数说豫成就㉓|“火车拉来的城市”快速起跑 郑州七十年蝶变“郑在加速”

2019年09月29日17:1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政务记者 申华 视频 牧堃 王双飞)9月29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河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郑州专场,本场主题是"‘五动五变’,绘就郑州七十年出彩画卷”,邀请到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伟,郑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鹏,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万正峰介绍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视频链接

70年来,郑州始终紧跟新中国成长步伐,一代代郑州人在党的领导下接力奔跑,以信仰信念信心的磅礴伟力,书写了从郑县小城到国家中心城市的壮丽诗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10日视察河南郑州时“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多作贡献”“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的殷切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16日至18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努力创造出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新的更大的业绩”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力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的期望重托,主动担当“引领区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的新使命和“让郑州这个龙头高高扬起来”的新要求,以“五动五变”开启了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的新征程。

发展:综合实力从“县级郑”蝶变为“国际郑”

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的执着、披荆斩棘的坚毅、勠力同心的干劲,跑出了郑州速度、唱响了郑州强劲音符。

一是实现“量”的跃升。1949年生产总值0.9亿元,1978年增加到20亿元,继2003年突破千亿元、2012年突破五千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增长一千亿,攀升至2018年10143.3亿,成为第16个GDP过万亿城市;财政收入从1953年0.6亿跃升至2018年1152.1亿,稳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城镇化率从解放初的10.5%提高到73.4%,常住人口由1949年不足20万增加到2018年1013.6万,跨入了特大城市行列。

二是形成“势”的叠加。航空港实验区、自贸区郑州片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大数据综试区五大国家战略叠加落地,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打开了联通世界的大门,2016年国务院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凝聚了高质量发展的好态势、好气势,成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展示窗口。

三是彰显“力”的迸发。2018年,郑州以全省4.5%的土地和10.6%的人口,创造了全省21.1%的GDP、30.6%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5%的进出口总值;航空港实验区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占全省的62.8%。郑州首次进入“世界城市100强”“亚洲城市50强”,晋身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12城市,居中国发展潜力百强城市第11位,成为全国第8个市场主体超百万的城市,国内外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持续提升,引领中原崛起的龙头越昂越高。

枢纽:区域交通从“十字交会”聚变为“三网融合”

上世纪初卢汉线、陇海线黄金交会,让“火车拉来的城市”快速起跑,走出了一条“因交通而兴、因交通而优、因交通而强”的跨越之路,凭借航空、铁路、公路“三网融合”,奠定了全国大局中的“郑州位置”,形成了独特的“区位+枢纽”优势。

一是着力打造域外枢纽。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以郑州为核心的“两环多放射”高速公路网、“三横八纵”国省干线公路网通达全国,2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和市场,2小时高铁圈覆盖4亿人口的生活和消费;随着2020年郑合、郑济高铁建成通车,郑州将成为全国唯一的“米”字形高铁交通枢纽、当之无愧的“中国铁路之心”。

二是着力推进域内畅通。2018年全市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57.5公里,位居全国前列;中心城区“两横两纵+环线”快速路网基本形成,市域内15分钟上高架、30分钟上高速;都市公交实现全域通达、无缝换乘,客运总量9.4亿人次,成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2013年迈进地铁时代,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突破300公里,“轨道上的郑州”正由蓝图变为现实。

开放:地理坐标从“内陆腹地”嬗变为“开放高地”

始终坚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无中生有”建平台、拓通道,闯出了“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的内陆开放道路,在世界版图上标注了“开放郑州”的鲜明特质。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郑州—卢森堡枢纽延伸辐射,覆盖23个国家近200个城市;2017年以来,郑州机场客货运规模持续保持中部“双第一”,南美车厘子、澳洲鲜牛肉、荷兰鲜切花从郑州走向全国,折射出买卖全球的蓬勃活力。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首创“一单到底、物流全球”多式联运,中欧班列(郑州)“去14回10”满载运营,班列遍布24个国家126个城市,国内集货覆盖四分之三省份,货值货重等综合评价指标全国第二。

“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基本建成,跨境电商“1210”模式全国推广,打造了家门口的“世界商超”,2018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全国第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跨境电商的“领跑者”。四是“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顺畅。与青岛、天津等港口无缝衔接,依托铁海、公海联运形成内陆“无水港”。拥有药品、粮食、进境水果、肉类、冰鲜水产品、汽车整车、国际邮件等9个功能性口岸,是功能性口岸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

转型:产业结构从“一产主导”质变为“三产拉动”

解放之初,郑州产业结构为70.3:22.3:7.4,历经“一五”时期的“棉纺城”、20世纪80年代的“商贸城”,逐步演变为二产主导、三产渐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个质变”加速发力:

一是结构质变。推动传统产业促转型、特色产业创优势、新兴产业成规模,形成了“一产提效、二产转型、三产做优”的新格局,2016年实现三产比重超一产二产总和的新突破,2018年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4:43.9:54.7,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74家全球500强企业落地郑州。

二是集群质变。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等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和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等服务业支柱产业,正在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2个五千亿级集群,新材料、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3个三千亿级集群,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5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2018年,居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第12位。

三是品牌质变,积极引进企业、平台、人才、机构“四个一批”,大力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郑州制造、郑州品牌加速走向世界,智能手机产量约占全球1/7,宇通客车产量约占全球1/8,速冻食品约占全国60%以上市场,中铁盾构的异形盾构技术领跑国际,郑商所期货交易的“郑州价格”影响全球,带动郑州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生产基地、最大的客车研发生产基地、最大的盾构生产制造基地。

民生: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转变为“全面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80%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领域,攻坚群众生活“小事”、办好民生福祉“大事”,城乡居民由相对贫困、基本温饱,快步变为跨越小康、走向富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2018年入选全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位居福布斯创新宜居城市榜单第13位。

绿城更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18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8%,人均绿地面积13平方米,七千里生态廊道让“绿城”加快变“绿都”。

城市更美。郑东新区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样板,航空港实验区快步迈向航空大都市,“四个中心”成为郑州新地标;以“绣花功夫”推进生态治污、交通治堵、环境治脏、服务治差,塑造了洁化序化绿化亮化“大美郑州”;商都历史、古荥大运河、百年德化、二砂文化创意“四大文化片区”,延续传承了郑州的历史文脉之“魂”,“黄帝故里”“功夫郑州”蜚声海内外。

笑容更甜。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4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2元,分别是1949年的407倍、516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各级各类在校生350多万人;90%以上的市民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市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6%,建成区集中供热率达到85%,群众生活更舒心、笑容更灿烂。

王新伟总结道:“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春华秋实。我们深切感到,郑州七十年‘五动五变’历程,是新中国取得历史性跨越、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的缩影和见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镌刻着一代代郑州人坚守初心使命的时代印记。”


编辑:杨剑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