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热议报告】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让河南成为全国肉食品核心区

2020年05月22日18:1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文 谢岚/图)5月22日上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农村改革,恢复生猪生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当天下午,河南代表团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在发言时说:“我在背后看到另外一面,国家在‘肉盘子’这件事上有多操心。”

为什么这么说?

秦英林说,改革开放后,市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们缺的不是小麦、玉米等原粮,缺的是为养殖提供原料的大豆。在肉蛋产量一直是短板,国家每次谈判的背后都是以大豆、肉制品来作为筹码。

  在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基础上,让河南成为全国肉食品核心区

  如何“养好猪,产好肉”呢?

  众所周知,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建设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是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的重大战略举措。这次参加两会,秦英林的建议就是在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基础上,让河南成为全国肉食品核心区。

  如何把“养猪”这件事做大做强,他最有发言权。

  智能化、好人才、零污染 河南养殖业有国际竞争力

  底气何在?秦英林提出了几个原因。

  曾几何时,很多人会说“等我退休了,去养猪吧”。

  秦英林说,“这话行不通了,现在大学生毕业后要到工厂培训很长时间才能胜任。从业者素质提升是养殖行业的新面貌、新气象,这就是人才投入。”

  他给大家算了笔小账,牧原现在的养猪人工资在7000-10000元,如果夫妻档都在企业工作,一年就是几十万的收入,养猪致富是实实在在的。

  在过去,提起养殖业就会让人想起脏乱差和污染环境,现在随着养殖装备投入越来越高,从纯手工到机械化、智能化,河南水平已经赶超国外发达国家。

  此外,在科技投入方面,原来小电脑只是用来办公,现在企业使用电脑管控生产,智能化水平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

  “这些背后是生产成本的投入越来越低,劳动效率越来越高,我们已经逐步在国际社会上赢得竞争力。”

  据秦英林介绍,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物作为肥料还田,但是,现在新设计养猪场没有排水,整个技术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不仅能做到净化空气,还能将水完全回用。

  此外,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家宏观综合治理下,已经朝着欧洲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齐。

  养殖业是乡村振兴一条出路 河南地多、人才多是优势

  “随着养殖业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和健康。养殖业不是个包袱,也不是小副业,它是新兴产业。而乡村振兴要在全国搞新产业、新经济非常难,我觉得把传统产业做好了,就能够让老农民变成新的职业技术工人,让大学生、博士生回到农村去。”在秦英林看来,养殖业就是乡村振兴的一条出路。

  “发展养殖业,河南条件太好了!”秦英林感慨,“土地多,平原多,我们河南一个市的养殖用地赶上长江以南一个省的养殖用地。”

  那么,如何把河南做成全国肉食产地?秦英林透露说,牧原正筹备每天从东北运输10个专列的玉米到河南,用来养猪、鸡和鸭,想真正把肉制品养殖发展成为产业,把养殖业变成中原发展的优势产业。

  “虽然我们干的是又臭又脏的活,但是想向社会上输出又好又香的肉。”这就是秦英林的初衷。


    系列报道:

  【两会声音·热议报告】驻豫全国人大代表樊会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两会声音·热议报告】驻豫全国人大代表王杜娟:回归科学态度 从基本面提升全民整体创新能力

       【两会声音·热议报告】驻豫全国人大代表阚全程:构建“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两会声音·热议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尚朝阳:牢记嘱托 努力在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上走在前列

       【两会声音·热议报告】全国人大代表牛书成:加快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 服务河南高质量发展

       【两会声音·热议报告】驻豫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加大农村劳动力精准培训力度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