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4人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0年06月01日16:03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树华

  5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关于表彰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的决定》。全国共有81所高校的学者获得奖章和奖状,我省高校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李建生,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侯文邦,河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常俊标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据了解,全国创新争先奖经中央批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每3年评选表彰一次。

  李建生,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岐黄学者、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

  多年来围绕诊疗规范、治疗方案/技术、新药研发及呼吸道传染疾病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创新性工作,为我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疾病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8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各1项,专利和著作权5项。以一作/通讯发表中文核心论文47篇、SCI收录23篇。

  茹振钢,河南科技学院教授,河南省抗病虫育种专家,中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教授。

  长期致力于小麦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形态育种、高光效生理育种等小麦育种理论研究和品种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和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9等一系列小麦新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近5亿亩,增产小麦200多亿公斤,为我国小麦生产以及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奖励。

  侯文邦,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现代农业研究所所长。

  近几年从事红薯产业链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以红薯产业为抓手开展脱贫攻坚和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在河南科技大学组建红薯科研团队,组建洛阳市红薯产业协会并出任会长,建设甘薯脱毒快繁中心,为甘薯产学研打造产业平台。积极承担项目,注册红薯产品商标,开展科学研究与产业带动。为地方科学规划红薯产业,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坚强后盾,全程指导种植脱毒甘薯,采取多种形式对贫困户及薯农进行培训,致力于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使农民增产增收,贫困户脱贫。通过甘薯产业带动洛阳脱贫解困2300余人。

  常俊标,河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中组部“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30多年来围绕药物创新中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在药物设计合成、作用机制研究和新药创制方面形成了系统性研究成果。通过合成化学和生物科学基础研究的交叉与方法创新,突破了药物创新的瓶颈,研发的抗新冠肺炎 1.1 类创新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Ⅲ期临床批件;抗艾滋病和脑卒中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别入Ⅲ期临床试验并申报有条件上市申请和Ⅱ期临床试验。发表包括 Science 、Nature等论文 260 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30 项,美国授权 5 项,欧洲授权 3 项,实施专利 4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 1 项、中国专利金奖 1 项,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被授予“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