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四神云气图》迎来数字化“新生”

2020年08月11日21:5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刘 杨)“文物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等是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热词。8月10日,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的《四神云气图》迎来了数字化“新生”,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数字化采集与梳理,这也是首次系统地将面积高达16.8平方米的《四神云气图》以600dpi的超高精度完整记录下来。

《四神云气图》的“前世今生”

“我有20多年没见过这幅壁画了,今天再次看到它,特别激动。”81岁的原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室主任陈进良仔细端详着这幅《四神云气图》,激动不已,当年正是他主持了壁画的揭取工程。

《四神云气图》于1986年出土于芒砀山汉梁王墓群中的梁共王陵(柿园汉墓),据专家考证,“柿园汉墓壁画,色彩鲜艳、构图精美、线条流畅,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西汉早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墓主人级别最高的彩色壁画,代表了当时我国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因年代久远、做工精美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壁画的主要内容为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及云气纹等。

为更好地保护这件国宝级文物,1992年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做出对壁画进行整体揭取异地保护的决定。“将壁画揭下来,在当时中国是没有先例的,难度可想而知。”陈进良告诉记者,壁画的厚度仅有2~3毫米,面积又有16.8平方米,整体揭下来是不现实的。“经过精心计算和周密安排,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团队,花费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最终将壁画分割成五块后揭了下来。”

1994年,揭取后的《四神云气图》移交河南博物院永久收藏,成为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两代人的接力“守护”

《四神云气图》除了其独一无二的价值,背后还有一段特别的“守护”故事。

“当年我在商丘进行壁画揭取工作时,还未参加工作的儿子陈家昌就跟在我身边帮忙,现在,他也在接力做《四神云气图》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我感觉特别欣慰。”陈进良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他的女儿也“半路转行”,在做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一家两代人都与《四神云气图》有着解不开的缘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文物也强调传承,要把文物的价值传承下去,需要很多人付出努力,对我们这代人来讲,更多的是如何运用现代的技术,结合文物现状,把文物稳定的状态维持下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陈家昌说。

陈家昌向记者透露,随着2015年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实施闭馆维修,《四神云气图》消失在公众面前5年之久,如今,主展馆即将再次开放,《四神云气图》也将以新的“面貌”与公众见面。

“趁着博物院改造的契机,我们针对《四神云气图》前面几次修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陈家昌介绍说,他们试验了多种保护材料,针对裂缝的问题,也试验了多种处理工艺,最终选择了可处理性比较好的材料进行填缝以及缝边缘的修复等,提高与壁画本体的结合度。同时,在拼接材料方面进行探索,使用了弹性的结合材料,进行缝与缝的拼接,便于壁画的再次搬运处理,也避免了壁画在展现上微小的震动引起开裂等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技术上的努力、创新与突破,能够为展示壁画成品稳定,更好服务观众提供保障。”陈家昌说。

古老壁画的数字化“新生”

如今,走进芒砀山旅游区的汉梁王陵,有一幅复制的壁画。“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制品也出现了残色蜕变,为更好地展示文物,弥补公众不能一睹文物原貌的遗憾,我们邀请了国内最先进的团队对壁画进行数字化采集,为壁画保护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永城市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化采集,可以有效地帮助汉梁王陵完成精神世界到虚拟世界的三维构建、内容编制与艺术再创作、核心元素的全新演绎、特定内容CG影片等内容,实现景区的全新数字IP系统建设。

该负责人介绍,这次对壁画数字化保护采用的核心三维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高保真还原等特点,可在最小干预的原则下全面采集壁画的各项信息,建立完善壁画数字化信息数据库,为汉墓壁画的保护、临摹、管理、修缮展示及利用提供数据,为壁画原大、原色、原味的保护提供支撑。

“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中央美术学院雄厚的学术实力和国际顶尖专家,以数字全因素扫描技术为先导,以《四神云气图》为核心视觉元素和切入点,着手将文化遗产素材由物理形态转化为‘数字资产’。同时,打造支持多角度、多维度、多平台的观看、体验、阅读和参与的‘芒砀山汉代文化旅游’的全新IP和从虚拟到物态的序列产品,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传统活化,使‘这里的’变成‘世界的’。”上述负责人说。

编辑:张馨予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