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查期让商标申请成了宫斗大戏,“芈月”商标叫价攀至100万元

2016年01月05日00:00

来源:河南商报投牌微信号

   隔了一个元旦,“芈月”商标的要价再度攀升。

  商标的持有人之一王超称,广东一家食品企业开价100万元。这比元旦前媒体爆出的“上海商人开价60万元”足足多出40万元,而注册成本仅仅为4000多元。

  他没想到,当初无心插柳的一举竟换来财富和镁光灯的汇聚,这是刚收官的2015年给予他的最意外馈赠。

盲查期让商标申请成了宫斗大戏,“芈月”商标叫价攀至100万元

盲查期让商标申请成了宫斗大戏,“芈月”商标叫价攀至100万元

  进展:广东商人开出100万元

  16个月前,因为读了蒋胜男小说《芈月传》,郑州80后王超花4000多元,委托河南先风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注册“芈月”商标,却同时打开了财富宝盒和潘多拉魔盒:

  16个月后,当初的小成本投资迎来惊人的财富暴增,王超称一上海食品商人开出了60万元高价购买。而一开始,他注册这个商标仅仅是想用来开家蛋糕店,虽然最终因为“调研的地段房租太贵”不得已放弃。

  媒体的介入,将事件引向更大的舆论场。元旦前,王超迎来超过5拨的媒体采访,“大概有30家企业打来电话咨询买商标的事。”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北上广,远至黑龙江。

  2016年1月1日,王超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价格又涨了。广东做大型食品企业的老总打电话愿出100万元。”后者向他发出去广东考察的邀请。

  “有点蒙,觉得很神奇。”这是约半个月前,他接到第一个咨询电话时的感受,“当时没觉得会怎样,突然间打电话的就越来越多”。

  彼时,电视剧《芈月传》刚刚上映。电视剧的蹿红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下子将他推至风暴眼。

  潘多拉魔盒也自此开启,舆论近乎失控。无休止的质疑向他涌来,一关注者称“光看网友跟帖评论能翻几十页,很多是质疑他炒作的。”

  更有商标界人士怀疑是假新闻,理由是商标网上并不能查询到申请人为“王超”的信息。王超向河南商报记者辟谣,申请人用的是母亲李某某的名字,已委托给王超全权负责。

  背后:芈月商标的另一个拥有者

  而郑州做化妆品生意的李某(应被采访对象要求不具全名),则把自己完全藏匿于风暴后。

  河南商报记者独家调查获悉,王超并不是“芈月”商标的唯一持有人,李某获得了“芈月”商标的3类和35类使用权。媒体对于李某为商标持有人的报道为零。

  按照国际分类,商标有45种类别。王超只申请到了29类和30类,其中29类包含肉、水果罐头、以果蔬为主的零食、小吃、蛋、牛奶制品、果冻、加工过的坚果、糖炒栗子、豆腐制品等,30类包括咖啡、茶、甜食、糖果、蜂蜜、面包、糕点等。

  李某申请到的3类包括洗发液、洗洁精、化妆品、牙膏等,35类包括特许经营的商业管理、广告等。

  2014年夏天,偶然得知喜欢的偶像孙俪要拍《芈月传》,他顺手查了“芈”字,其中的一个释义为“美好的女子”,这恰好和他经营的化妆品有联系。当天,他便委托米兰登商标专利事务所(河南)有限公司注册了若干商标,其中就包括“芈月”,花去数万元。

  爆出王超注册“芈月”商标新闻的那天,李某刚好开车,车载广播播报了这一新闻,同车朋友问“说的是不是就是你啊”,他说“不知道这事啊”,回去后赶紧上网搜了新闻。第二天,他的手机弹出腾讯视频,说的也是这个事。父亲问“这个芈月商标咋卖恁贵”,他佯装不知情,“谁知道嘞!”

  王超咨询的商标业界人士如此评价不同“芈月”商标的价值,“它最大价值的类别是衣服,其次是食品。其他比如租车等的类别没意义。”

  李某并未咨询过手中商标的估值,他相信3类和35类有市有价,并给出的理想价位是60万元。

  暗争:6家公司/个人参与角逐

  因为盲查期的存在,“芈月”商标的申请从头至尾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对赌,俨然一场宫斗大戏。

  2014年9月3日,王超以母亲作为申请人,申请注册了“芈月”商标29类、30类和35类。“当时查不到35类是否已被注册,在盲查期内。”代理公司河南先风商标事务所负责人解释称,因为提出申请到录入电脑需要时间,这一过程3-6个月不等,在中国商标网上是查询不到的,被称为查询空白期。

  想了想,王超决定冒险。

  还是晚了一步,9个月后,他才获悉,3个成功了俩,35类被别人先一步注册(商标注册施行在先申请原则)。

  这个抢先的人正是李某。2014年7月1日,李某以旗下商贸公司为注册人,申请注册了“芈月”商标3类和35类。李某比王超早了两个多月。

  加入这场”芈月“商标争夺战的并不只有上述两家。

  吉林修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2014年9月19日,递出“芈月”商标3类、5类、29类、30类、35类的申请函。

  16天之差,竟换了迥异结局。2015年7月31日,其5个类别的注册申请,均被驳回。

  眼看无望,其它公司在“芈月”两字的衍生周边做文章。

  2015年4月3日,北京云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口气递交7个和“芈月”相关的商标申请,分别是“芈月轩”35类、43类,“芈月斋”29 类、30类、32类、35类、43类。2015年12月4日,国家商标局发出驳回通知,7个商标申请无一命中。商标界人士分析原因为和“芈月”商标有近似性。

  2015年9月17日,东阳市花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申请“芈月传”,至今尚未知晓是否注册成功。该公司为电视剧《芈月传》出品方之一。

  幸运的是,江苏纳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2014年11月13日,申请注册“芈月娘”商标35类。2015年1月19日,该申请拿到了受理通知书。

  现状:商标余量告急 4年后可能将无新标可注?

  得益于《芈月传》的热播,镁光灯被投向这个并非大众的商标注册转让市场。

  “商标价值无法准确评估,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服装类商标,动辄四五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谁先注册谁就有使用权和转让权。”商标界人士称。

  一个愈来愈紧迫的状况客观上催热商标转让市场。

  “自2005年到现在,中国商标注册量一直是第一,全国一年注册量220万件。汉字有5500个,去掉生僻的、丑的、恶的、不能用的,我们进行了排列组合,发现四个字及以下的商标,仅剩约1100万个。也就是说,再有四年想注册四个字以下的都没了。不想要拗口的和五个字的,你只能得买。”河南先风知识产权集团董事长杨易杭称。

  正是谜一样的价值预判,无法预估的风险暗礁、屈指可数的商标存量,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部分人士靠拢。

  众捧喧嚣下,有学者也冷静地指出,某些“热点商标”确实对企业拓展市场“如借东风”,但能凭借热点商标一炮而红的企业屈指可数,最终还是要靠产品和服务说话。

  

编辑:首席编辑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