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河南制造“隐形冠军”②】中原特车:每一台车都“身怀绝技”

2016年06月03日00:0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走近河南制造“隐形冠军”②】中原特车:每一台车都“身怀绝技”

  □本报记者 王映 本报通讯员 崔莹 宗永刚

  在濮阳市大庆路南段的一条小路里,静静地伫立着中原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然而,它的厂区里却仿佛开着一场热闹的“汽车秀”:一辆辆威武气派的特种车整齐地排成一列,在它们宽大的车体上,有的伸出长长的“手臂”,有的隆起高高的“脊背”,有的架着圆圆的“炮筒”……这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特种车辆价格不菲,大都在百万元左右;它们个个“身怀绝技”,能够满足客户的苛刻需求——这些客户不仅包括国内陆上所有的油气田,更有美国、加拿大、沙特等30多个国家的石油公司。

  从“修设备”到“造设备”

  “中原特车的前身是中原油田特种车辆修造总厂,1982年,它伴着中原油田的兴起而生,是中原油田直属二级单位。”中原特车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周德如介绍说,当时的特修厂主要业务是中原油田特种车辆的维修,厂里维修过的车辆不计其数,许多车还是从国外进口的。

  周德如记得很清楚。1988年,中原油田从美国进口的一套压裂车组大泵出现了问题,如果更换进口配件要花180万美元。结果,特修厂和北京一家研究所合作,自己制造出这种配件,只用了180万元人民币。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创新的种子深深埋进了中原特车的土壤里。

  随着中石化集团公司的改革,特修厂也从中原油田改制分离,更名为中原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优势,中原特车连续10年蝉联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50强企业,成为集科研开发、石油装备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承担了多个国家石油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

  由“制造”到“智造”

  打开“国家汽车产品目录”,从中可以查到180多种中原特车的产品。“每台车都有特殊功能,采油钻井的、修井洗井的、固压的、测试的……客户需要什么就造什么。在技术上有突破,我们就会马上申请专利。”据周德如介绍,中原特车已获得国家专利61项,开发新产品300余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0余项。

  在各种奖项中,最令中原特车自豪的却是一块石头——重达4吨的花岗岩“南极石”。这是国家海洋局赠送的礼物,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从南极带回来的。

  2001年3月,中原特车一举中标我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发电机组及配套的供水、余热利用系统设计制造,并与国家海洋局签订了为期10年的“长城站”服务协议。

  中标后,中原特车成立攻关项目组,根据“长城站”以前设备存在的问题和极地环保、安全、节能要求,最大可能地发挥发电机组的作用,对设备安装工艺进行优化,配备了全自动控制、监测系统及热电联供系统。次年3月,“长城站”正式开始使用中原特车提供的发电装置和供水、供暖装置,标志着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心脏设备更新换代成功,新设备较原有设备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安全性都大幅提高。

  如今,“南极石”矗立在中原特车的厂区中央。在这块花岗岩悠悠5亿年的生命之旅中,也融入了中原特车的光荣与梦想。

  从“油”到“电”

  近两年,随着国际油价下跌,油气田的钻机、修井机、动力装备等需求剧减,也影响了中原特车的产品销售。

  “作为装备制造企业,我们就像一个哑铃,一头是市场,一头是科技;只有紧跟市场,不断创新,才能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周德如说。

  中原特车还是在“特”字上做文章。目前,公司研发的纯电动抑尘车已完成最后调试,成为国内首创。检测表明,这台纯电动抑尘车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而国内生产的环卫雾炮车多是由柴油驱动,在驱霾降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的污染。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推进,电动车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方向。”周德如说,公司将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电动专业车的研发,将资金和技术运用到清扫车、垃圾运输车上,打造一系列“环保神器”造福百姓。

  一“特”天地宽  

  □薛世君

  市场同此凉热。国际油价下跌,产品需求剧减,这是中原特车面临的市场新常态,也是众多企业力图破解的难题。中原特车在“特”字上大做文章,让每台车“身怀绝技”,都有特殊功能,真正做到“客户需要什么就造什么”。这种秉持“用户思维”和差异化竞争的市场理念,也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之一。

  创新无极限,一“特”天地宽。当前,我省不少企业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泥淖,市场饱和,利润微薄,大家都在喊生意不好做。与其费尽心力地在“红海市场”里残酷厮杀,不如找准市场空隙,着力提高供给质量,为自己开辟一片浩瀚的“蓝海市场”。像中原特车这样,通过不断创新,为南极科考站提供“心脏设备”,国内首创纯电动抑尘车,以独特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生存空间。这是中原特车的“成功秘诀”,也理应是河南制造业的“武功秘笈”。

编辑:首席编辑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