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河南制造“隐形冠军”?】济源纳米杂化国研中心:纳米应用世界的“逐梦者”

2016年07月10日00:0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走近河南制造“隐形冠军”⑪】济源纳米杂化国研中心:纳米应用世界的“逐梦者”

  □本报记者王小萍成利军

  纳米材料是什么?纳米材料有什么神奇之处?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这个科技新词,常常引起老百姓的好奇。7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济源市的纳米杂化材料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一探究竟。

  该中心副主任李小红博士用自主研发的自修复纳米润滑抗磨损材料,现场做了一个实验。记者看到,使用普通润滑材料的运动部件在高速运转中很快磨损,而添加了纳米材料的润滑剂,却能让运动部件在长时间剧烈摩擦中安然无恙。

  “土壤里重金属超标,会间接导致农作物被污染。怎么办?只需施用少量纳米修复剂,重金属就会被‘囚禁’起来丧失活动性,从而保证土壤的鲜活纯净。”李小红说,“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生活的世界,会与一个被称为‘纳米’的词紧紧联系在一起。”

  高智商的“母鸡”下出高科技的“蛋”

  2003年,河南大学将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落户济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13年建设,目前中试基地已建成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从小试平台、中试平台到工程技术验证试验平台的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总资产累计达1.2亿元。

  今年4月11日,基地被国家发改委命名为纳米杂化材料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从一个地方性的研究平台到国家级的新材料研究中心,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李小红博士的眼中,这个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就像一只高智商的“母鸡”,下出了一枚枚高科技的“金蛋蛋”——

  2006年,研发出全球独一无二用于石油开采的低渗油田纳米降压增注剂,这为从“磨刀石”储层中开采石油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可行的技术途径;

  2011年,油溶性纳米铜合金成功投放市场,成为全球唯一能够将此技术产品产业化的研发中心;

  2015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两亲性”新型复合纳米驱油技术获重大突破;同年,ATO粉项目获批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工程并投入运行,正在迅捷走向产业化。

  “建好纳米杂化材料国家研究中心,发挥其科技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把济源打造成为全国新材料重要基地。”济源市市长张宇松对研究中心的未来大有期待。

  专利的“蛋”育出强壮的“鸡”

  13年来,该中心在不断收获高技术产品“金蛋”的同时,也在接连不断收获“专利的蛋”——3项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0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鉴定成果、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借助济源市成立的我省首家“互联网+”模式的“五位一体”科技大市场,这些“专利的蛋”在政策、机制等多种利好因素构成的“暖箱”中,孵化出一只只健康强壮的“小鸡”——

  2016年初,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项目由我国行业内三家领军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的海博瑞新材料有限公司接产,预计2016年将完成1000吨/年纳米二氧化硅的工程技术验证,为年产2万吨规模项目提供设计基础……

  也正因为有了一系列纳米杂化材料项目的落地开花,济源市果断规划了纳米杂化材料园区,将这些“同色鸟儿”养在一笼,计划在2至3年内,完成表面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等系列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从而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力争每年孵化一至三家企业。

  现在,研究中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研发平台,更是一个纳米产品创新基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希望研究中心抢占科技制高点,突破纳米领域的核心技术,为济源产业转型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济源市委书记宗长青信心满怀。

  今年4月,纳米杂化材料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在济源揭牌时,中科院一位专家对此寄予厚望:“该中心必将孵化出一个带动整个中原地区乃至全国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纳米材料企业‘梦之队’。”③6

编辑:首席编辑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