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更迭 中陆广场能否扭转命运?开业时克林顿曾前来捧场

2016年12月01日00:00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几经更迭,如今中陆广场又和居然之家牵了手

  河南商报记者 侯建勋/摄

  河南商报记者李兴佳

  静默一年后,中陆物流广场牵手居然之家。此时,距离去年外迁,已整一年。拜堂成亲,看客散去。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11年来,中陆动作缭乱,物流模式水土不服,企图通过转租谋利,转战鞋城失利,开洗化城折戟……一路走来的中陆广场,像一个迷路的孩子。

  此次招来金龟婿,是否会刺激这个孩童及早迈入盛大的成人礼?

  辉煌

  开业时,克林顿也来捧场道贺

  曾经的中陆系,何其庞大,其掌舵人王超斌不可不提。

  这个郑州商业史上绕不过去的名字,开创了多个业界第一。1990年,王超斌投资创办的“河南台兴房产有限公司”成为当时中国内陆第一家外商投资的房地产企业,营业执照为0001号。他在郑州兴建了“台胞住宅小区”,属全国第一家涉外小区。2004年,他排名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第78位。

  传奇的开始,要追溯至1994年。王超斌购买了600亩土地,筹建中陆物流广场。

  “当初这块地买下时每亩不到5万元,而现在每亩500万元,仅地皮的价值就是原来的100倍。”2011年,王超斌受访时曾称。

  2005年9月,中陆购物广场开门纳客。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受邀前来捧场道贺,全城轰动。

  它的物流配送模式,在当时也极为先进。公开资料显示,中陆购物广场(中陆物流广场的核心建筑)按美国大型购物中心模式设计,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创全国仓储式自选商场经营面积之最,提供全套的internet软件接入设备和各项增值服务。

  现实

  一年不到100个单子

  然而,开业3年后,中陆购物广场意外地打出“转租”牌,王超斌当时称“拿出整个广场面积的80%分块租赁”。

  中陆物流持续亏损的窘境,浮出水面。

  敢吃螃蟹、步步占先机,是王超斌起家的致富密码,是商人必备的眼光和战略,却也是导致中陆折戟沉沙的原因。

  王超斌也自认败在了“厂家低价拿货、仓储式自选商场”这一模式太过超前,“自己采购、厂价直销、网上购物,与现在的阿里巴巴、京东模式类似,非常先进、超前。但我开业太早,当时国内还不适应网上购物。我的网上购物车一天收不到两个单子,经营一年收不到100个单子,那能行吗?!所以当时有点沉闷,后来就缩小规模了。”

  河南省商业经济协会会长宋向清认为,这种模式很好,“理论上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实现质优价廉,且自选购物形式可以让消费者购物与休闲等有机结合。”

  但是,他认为,中陆对这种模式的理解和应用简单化了,与王超斌的理想化设计存在较大差距。

  转型

  转战茶城、鞋城、洗化城

  不尽如人意

  转型近在眼前。

  2008年盛夏,中陆茶城迎客。彼时,北茶城、国香茶城、老华中茶市场环伺,中陆茶城与规模最大的航海路茶市场仅几站路距离,想从几近饱和的茶市中分一杯羹,胜算几何?

  业内多持悲观态度:省会城市容纳3家茶叶市场最合适,有限的商户资源已被掘地三尺。但这并不能阻碍王超斌依靠南三环地理、物流优势重塑茶市的梦想。

  今日,航海路茶叶市场不复存在,北茶城于去年外迁,当年的南北割据格局已成云烟。中陆茶城依然未能跻身茶市榜首,不温不火。

  王超斌并未歇息。当时,正值京广路鞋城市场外迁,“市内鞋城的大货车进出堵塞交通,市里让鞋城外迁,我带领着在南三环建了一个鞋城批发市场。”

  这就是现今的中陆鞋城。

  鞋市场外迁给王超斌带来了政策红利,却没有带来他想要的繁荣。“后来鞋城未完全外迁,形成了拉锯式经营,商户两头跑,我们租金也不好收,这块我基本放弃了。现在仅剩拖鞋、棉鞋等生活用品鞋类。”

  早在去年夏天,河南商报记者走访时发现,中陆鞋城东西向一通道的两侧商铺,挂有门头的约70家,上午10点正是生意高峰期,仅18家正常营业,空置率约74%。

  同一时间,中陆洗化城经历了漫长的筹备期后开业。“当年跑遍温州、浙江、上海、汕头,全国招商,再加上原来的华中食品城拆除,来了不少商户!”

  如今,中陆洗化城境况不容乐观。除了靠近街区马路的商铺大多在经营外,市场内的商铺大量闲置。以东西向一通道两侧商铺为例,总计81家挂有门头,仅留有6家在正常经营,空置率超九成。

  近况

  居然之家入驻

  中陆广场命运如何?

  近日,中陆物流广场传出消息:居然之家项目在此落地。

  11月份,偌大的中陆购物广场四面被密密麻麻的脚手架环绕,工人在装修外立面,部分家居品牌已经装修入场,门头挂起。

  “我们和居然之家董事长当面谈了这个项目,租期20年,装修花了近1亿元,这是二七区的招商大项目——居然之家中陆店,预计年底前开业。”王超斌向河南商报记者确认。

  这是自去年市场外迁后,经过一年的静默期,中陆物流广场爆出的最大动作。

  而已经过去的2015年,是决定中陆广场生死的一年,它赫然出现在当年度市场外迁名单中。彼时,走入黄昏期的中陆购物广场商户四散,10.8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布满灰尘。外迁令下,中陆物流广场几乎只剩余一个空壳。但外迁对于这个“迟暮老人”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

  招得金龟婿,中陆物流广场有了归宿,王超斌深感欣慰。他甚至向记者描绘了这个自己一手打造出的中陆帝国未来蓝图,“争取3~5年,打造近2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带给郑州市民一个美好的作品。”

  中陆广场能否扭转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美好的作品?

  专家点评

  “房地产业转型

  他是河南第一人”

  宋向清认为,三个“高大上”让中陆飘了起来。

  一是模式超前。“将卖场变货场,将货场变卖场,把物流配送与大卖场进行融合,试图走销品贸(国际商城)之路又想创新运营模式,结果是四不像。”

  二是手段超前。“中陆购物中心采用的电商,在当时还不成熟,用新手段面对老顾客,自然要傻眼。”

  三是促销策略超前。“请来克林顿,想造势暖场,树立高大上的企业形象,但克林顿是政治人物,普通消费者不感兴趣,如果是明星,或许效果会好一些。”

  不管怎样,王超斌在商途中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正如宋向清的评价,“房地产行业转型,其实他才是河南第一人。”

编辑:首席编辑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