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京剧的“青春范儿”

2017年08月23日00:0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温小娟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8月22日,由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复排的京剧现代戏《红灯记》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接受首都观众的“检阅”。当晚,演出结束时,现场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许多观众还跑到台上与演员合影留念。

  “由此可见,只要戏好就能深入人心。大家之所以喜欢这出戏,不仅是通过一个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操,更因为我们演员全身心投入的演出打动了观众。”省京剧艺术中心主任赵丽说。

  近年来,我省在加强精品剧目创作、培养青年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契合时代融入新鲜感,向大家展现了京剧艺术“青春范儿”的一面。

  精品力作是立身之本

  河南是戏曲大省。然而,在豫剧、曲剧、越调等三大剧种地方戏的裹挟中,仍然顽强生存的河南“京剧”,犹如镶嵌在中原戏曲沃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绚丽夺目的光芒。目前,省京剧艺术中心作为我省唯一的京剧专业表演团体,近些年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的京剧精品,并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铁杆粉丝”越来越多。

  22日晚,《红灯记》演出结束后,一位年近70岁的老大爷迟迟没有退场,他眼噙泪花,“没想到河南的京剧这么精彩,演员能够对剧中人物李玉和、李铁梅等角色精准把握,演活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

  确如老大爷所言,不论是复排的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还是传统剧目《四郎探母》或是新编历史剧《刘伯温》、原创神话剧《嫦娥》,省京剧艺术中心创作的每一出剧目都深得观众喜爱。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创排的《刘伯温》不仅摘得河南省文华优秀剧目奖,还入选国家“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

  河南京剧缘何如此受欢迎?这来自于剧目的精心创作和打磨,还有演职人员的同心协力。“剧院要发展,就要有抓手,而精品剧目的打造正是这个抓手,通过打造重点剧目、精品剧目来锻炼演员,从而带动剧院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赵丽表示。

  青年人才赢得未来

  “朝气蓬勃,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很多京剧名家来到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的最大感受。的确,在该中心80多人的团队中70%是年轻人,30岁左右的青年演员是主力军。

  8月17日,记者走进省京剧艺术中心的排练厅时看到,年轻演员们如往常一样练功。《红灯记》中“李铁梅”扮演者董亚楠的T恤被汗水湿透,她直言自己十分幸运,在这里,年轻人只要努力就有机会。

  “千练不如一演,没有在舞台上的摔打就很难成长。”担纲《刘伯温》《沙家浜》《红灯记》等多部戏主演的邢鹏远深有感触,他从最初的力不从心,到现在对舞台的把控自如,来自于舞台的历练,而这一切都源于单位培养青年人才的战略和长远发展目标。

  “不仅要有好戏,更要有自己的人才。”赵丽说,2014年,排演《刘伯温》时,有人提议外请一个老生演员来主演,但最终他们果断决定让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不久的年轻演员邢鹏远担任主演,这在全国京剧院团中并不常见。

  为培养人才,河南京剧艺术中心近年来从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曲学院等知名院校引进了24名优秀青年演员,分别拜在19位京剧名家门下。通过拜师学艺,这批青年演员得以迅速成长,在国内各类赛事活动崭露头角。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乃彭认为,如今河南京剧的生旦净丑各行当人才齐全,乐队、化妆、舞美等阵容完整,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谈到河南京剧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赵丽表示:“目前,河南京剧在行业中获得了很好的口碑,这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是离不开的。未来,河南京剧的发展思路是‘出人出戏’,要在原创上下功夫,挖掘河南的人文精神,打造新剧目。”

编辑:首席编辑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