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化复合肥杯”2017“河南最美村官”候选人】张东堂:誓让群众50年不返贫

2017年09月02日00:00

来源:大河网

  在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有一名患癌9年却坚强地忍受着病痛折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并誓让群众50年不返贫的村干部,他就是渑池县段村乡四龙庙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堂。

  特色种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山高坡陡路艰难,地薄少产实可怜,姑娘出山小伙走,丢下老人把门守”,这是四龙庙村过去的真实写照。

  1977年从部队转业后,张东堂放弃了在外工作的机会,回村当了一名普通村干部,这一干就是26年。

  为改变村里的贫穷现状,张东堂先后种植过苹果、桐树等,但都因效益不好而终止。为了找到村里的发展方向,张东堂和村委班子一帮人四处取经,最终在陕西富平看到柿子大规模种植效益明显后,一下子让他豁然开朗。

  该村历来有种植牛心柿的传统,但都由于零星种植,规模小、收入低。学习归来,他动员乡亲们种植牛心柿,然而大家伙并不“买账”。

  我带头示范!张东堂栽下了5亩牛心柿和100亩连翘、100亩花椒。特别是在2009年被确诊为膀胱癌晚期后,他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在他的带动下,四龙庙村全村种植1000亩牛心柿、1000亩花椒、1000亩连翘,经济林面积达到人均2亩,不少群众已尝到了经济林种植的甜头。

  李贵锁是张东堂联系的贫困户,为让李家脱贫,张东堂帮助李桂锁利用流转的土地,种下了50亩花椒、6亩柿子,目前已有10亩花椒挂果,每年至少能收入2万多元。

  “再过几年,我家的日子好起来啦,我还要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致富。”望着已经挂果的柿子树,李贵锁满是希望。


  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三之变

  从经济结构的构成来说,种植业是第一产业。如果将种植业发展成旅游业,第一产业就变成了第三产业。

  一三之变,变的是收益。张东堂虽然没有经济理论,但是广泛的社会阅历使他明白,光靠种植业不行,必须依托四龙庙村秀丽的山水风光发展乡村旅游。

  张东堂带领村委班子成员奔县城、跑省城,宣传推介村里的旅游资源,先后建成了玫瑰谷漂流项目、黄金山万亩农业观光园等。近3年来,玫瑰谷漂流项目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了村里“农家乐”的兴起;黄金山万亩农业观光园解决了村里200人的务工问题;四龙风景区休闲养生度假村建成后可使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现在,每逢节假日,到四龙庙村观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村民也渐渐返回村子,有的买起了小汽车,有的在县城购买了新房……看着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张东堂早已把生命化作为群众服务的不竭动力和永恒信念:这些项目建起来,可以确保老百姓50年内不会贫困。张东堂自信满满。


  党员就是群众的靠山

  “有困难找党员,党员就是群众的靠山”,这已经成了群众的口头禅。

  作为村里的带头人,张东堂要求村里44名党员坚持24小时戴党徽,任何时候都要亮出身份、牢记职责;建立党员微信群,及时发布各类党务知识信息,设立党员好人好事登记薄,把党员为民办实事好事的情况与党员积分管理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党员为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张东堂的示范带动下,为民义务服务在该村党员中蔚然成风。

  张东堂的事迹经各级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渑池县文广新局特邀著名编剧陈涌泉到段村乡四龙庙村实地走访,以张东堂为原型编写剧本《大山的儿子》。然而,在陈涌泉老师采风期间,张东堂丝毫没有谈到自己的困难,而是帮着村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王小涛牵线搭桥,让小涛获得了2万元的爱心善款,并帮着小涛到郑州看病。

  去年秋天,渑池县委书记到四龙庙看望张东堂时留下了2000元慰问金,但没想到张东堂利用这些钱买了88把剪纸刀送给了村里的贫困户。

  ( 宋健 邓志伟)


  “骏化复合肥杯”2017“河南最美村官”典型推荐活动专题

编辑: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