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商事制度改革效应凸显 民间社会投资增势强劲

2017年09月09日0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海口9月8日电 (记者 张茜翼 付美斌)“对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发展助推器,公司落户海口以来,企业发展迈入快车道,成功打开国际市场。”在海口召开的2017市场监督管理论坛上,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民讲述了一个企业多年的创业史:在公平营商环境的滋养下,海南齐鲁制药逐步成为现代化医药标杆企业。

  在海南,像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一样受益于海南商事制度改革的企业还有许多。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先行先试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不断改善市场监管环境,释放改革红利,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在8日举行的海南分论坛中,海南省政府副省长李国梁表示,海南建省以来,在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比如率先进行“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公布“比特区还特”的“三十条”政策,首推从简、从快办理审批、登记及其他手续;率先颁布《海南经济特区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办法》,按照“宽审批,严管理”的原则,实行直接登记;第一个在全国明确提出要在一切经济成份的企业中实现平等竞争,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

  对于企业来说,行政审批提速感受尤为明显,背后是改革的纵深推进。“我们大胆探索采用注册制改革,注册登记从‘审批制’到‘登记制’的转变,破除了审批就是监管的传统,打破了以往‘审批型机关’的模式。”海南省工商局局长陈楷在论坛上介绍,海南全面实施“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从180项减少为9项,减幅达95%。登记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

  商事制度改革效应凸显,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民间社会投资的增势强劲。截至今年6月,海南存续企业总量比2013年改革前增长了91.64%。海南省注册企业存活率和活跃度均维持在70%以上,其中民营企业存活率高达82.48%。

  刘文民对此改革深有体会。据他介绍,海南省、市、高新区形成了招商、亲商、安商一条龙的“保姆式”服务。海口市主要官员到济南精准招商、敲门招商,将4条医药生产线项目吸引到海南建设。随后省市将其列为重点项目并成立项目推进组,实行极简审批、微信办公,并多次组织电力、设计等部门现场办公。水针、冻干粉针生产车间项目从开工到建成运营,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8项精简到2项,仅用不到100天就实现了车间投产。此举大大降低了制度性成本,也帮助企业抢到市场先机。

  “特区立法权是海南发展特有的法治优势。”李国梁说,2013年,海南首开先河,用特区立法权停止了11项行政审批。海南省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海南经济特区口岸管理条例》《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法规,为全国《口岸管理条例》的制定进行了有益探索。

  今年7月10日,海南又推行了全流程互联网“不见面审批”,企业和群众从申请到拿到办理结果全过程不见面、不跑腿。目前,有15个单位48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率先试点。

  论坛中,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表示,海南旅游等相关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还需进一步强化商标品牌意识,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海南工商要充分用好海口、三亚岛内商标受理登记的便利条件,引导旅游及商贸、房地产、医疗健康、文化等相关产业企业加强品牌创新和品牌建设,增强海南“国际旅游岛”核心竞争力。

  在龙信数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钰看来,在信息化时代,海南需要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手段的支撑。对海南而言,监管要能适应不断诞生的新型旅游业态,适应“互联网+”等跨界融合的要求,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法和技术实行监管,让智慧监管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完)

编辑:首席编辑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