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豫北乡村风情画卷

2017年09月13日00:0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中国正在向工业化、城市化快速迈进。而养育我们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包含了祖祖辈辈的生存智慧和价值追求,值得珍视、保护、传承。虽然国家实施了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但是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如颗颗珍珠散落乡野,再浩大的保护工程也难免有遗漏。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遗珠的光芒。

  □郎志慧

  翻开范鹤鹏先生的自传体小说《凡人日记》,就像打开了一幅豫北乡村风情画卷。

  这幅画卷以新中国成立前夕到改革开放初期为时代底色,以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薛家村、封丘县为构图中心,重点着墨于其幼年到青年的成长故事,还原了当年那里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状态。

  读这本书,我脑海里会时不时闪现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描画的宋代东京市井生活图景,是研究宋代历史的珍贵史料。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这本书具有相似的价值。

  范鹤鹏先生大量使用方言来描写地方风情,语言与内容相得益彰,自然和谐。这些方言作为封丘话的活化石,带着深深的历史感。在方言面临生存危机的情势下,这是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

  中国正在向工业化、城市化快速迈进。而养育我们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包含了祖祖辈辈的生存智慧和价值追求,值得珍视、保护、传承。虽然国家实施了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但是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如颗颗珍珠散落乡野,再浩大的保护工程也难免有遗漏。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遗珠的光芒。

  豫北是产粮大省河南的小麦主产区。农耕文明时代,祖先摸索出了从种到收犁耧锄耙扬场放磙等多种技艺。随着机械化的普及,这些传统生产技艺成了越来越少人知道的稀罕物。作者以亲身经历详细叙述了扶耧、扬场等技巧秘籍,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和劳动教会人太多东西。

  当千篇一律的机器制造产品充斥生活时,很多人对手工制造的个性化和其包含的诚意充满怀念和向往。中国的柳编工艺,南北方甚至同一个省份不同地方都会有不小差异,这种差异反映的是心灵的丰富多彩和审美的地域特色。具体到作者身上,柳编元宝篮还有更深一层的情感色彩,寄托着姥爷的疼爱。穿烦了成衣,现在,私人定制成了时尚。书中学徒出身的乡村裁缝对待乡亲的厚道和对技艺的追求,让人咂摸出某种回归的意味。还有乡村木匠的心灵手巧、说书艺人的伶牙俐齿等等,让人对当年豫北乡村人生存状态有了多方位的了解。

  原(阳)延(津)封(丘)酒文化远近闻名。作者以自己与酒结缘的故事,阐释了这种酒文化的经济、社会成因,反映出其蕴含的淳厚朴实的民风以及当地群众的智慧和幽默。

  当农村教学点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农村孩子到城市、县城读书时,我们似乎忘记了乡村教师的模样。作者带领我们重温了乡村教师的风采。范老师一年四季衣着都是规规矩矩,再热的天也没见他穿过短袖衫,脖子下的扣子永远扣得严严实实。要求学生站有站相,坐有坐样。何老师对学生要求更高,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他要求高一的学生作文必须逐渐写长,从1500字到3500字,目的是让学生开阔思路。一个星期改30多篇作文,字斟句酌,连标点符号都有修改,还要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和修改意见。这种教育理念无疑与应试教育大不一样。

  虽然是田野村夫,邻居全信叔在作者因出身当兵无望、心灰意冷时,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鼓励安慰他。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乡风的淳朴旷达,就是这样润物无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全信叔是所谓老高中生,他的素养对当时乡村教育的质量做了无声而有力的注解,那是一种人的教育而非单纯知识的教育。

  在这本书里,作者重点描写了对其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两位女性,一位是其祖母,一位是其母亲。尤其是祖母,她的教导、她的为人处世方式,对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像“能忍心自安,人有好心天不昧”“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类似的言传身教,我小时候也曾从我的姥姥那儿听到过、见到过。这些思想,我竟然在《论语》中找到了原话!正如台湾学者蒋勋所说,儒家经典历经千百年口口相传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里。事实上,这些被代代相传的经典也正是来源于生活。

  与政府组织或专家学者搞的民间文化抢救工作相比,作者笔下一个个鲜活本真的人物,一幕幕带着泥土香的场景,以及亲历的种种豫北乡村故事,更民间更亲和,是一种有血有肉的文化呈现。《凡人日记》是豫北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一棵大树,民间智慧的阳光雨露滋养了它,注定根深叶茂。

  由此,你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千百年来,一代代中国人正是这样被养育,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正是这样沉淀、传承。

  范鹤鹏先生为这种传承默默地尽一己之力。退休赋闲,可以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了,他还密切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国家的前途命运。他想在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大变革中,把一些该留下的东西留给后人。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种生活养育一类心灵。每个人的成长都有其时代与环境烙印。由于所处的时代、所出生的家庭、所生长的环境,作者经历了不少的苦难、彷徨,有过不甘命运摆布的奋斗、抗争,更有被亲人、乡亲呵护关心的温暖,有最终自身价值被认可的喜悦。这是一份意味丰厚的生命体验。

  百炼成钢。没有轰轰烈烈,作者交上的是一份平凡而不平庸、既脚踏实地又积极向上的人生答卷。

  感谢时代。感谢生活。

编辑:首席编辑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