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国际化妆品品牌将中国市场列为发展的重中之重,资生堂集团也不例外。然而今年以来,资生堂集团先后3次发布了主动召回通知以及1次退货通知。其中,同一款眼线胶笔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被召回2次。资生堂认为召回问题在代工厂等生产环节。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国内彩妆市场竞争加剧,品牌的产品更新速度也在加快,企业应在研发投产和代工工厂品质把控上投入更多精力。
产品频召回
一款售价百元内的眼线笔,因质量安全问题被资生堂集团陆续召回了2次。近日,资生堂集团官方网站发布通知称,该集团仅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的INTEGRATE眼线胶笔,因产品笔芯混入塑料容器碎片,可能伤害使用者眼部,所以决定召回该产品,涉及产品数量40万件。大约在6个多月前,资生堂集团也曾召回同款产品,但召回原因却不尽相同。今年2月27日,资生堂集团在官网发布公告称,由于INTEGRATE眼线胶笔的笔尖部分在制造过程中擦碰到生产设备而发生破损,导致出现不良品,使顾客在使用时可能会发生眼睛周边的意外伤害。
在不少网店中,上述眼线胶笔产品依然热卖。北京商报记者从淘宝网店搜索“INTEGRATE眼线胶笔”,页面筛选出10多个同款商品。其中一家网店显示,该产品月销量88单,另外产品剩余19件库存。
无独有偶,今年7月,资生堂集团分别召回4款在中国销售的“KUYURA可悠然”沐浴露及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安耐晒防晒霜,防晒霜数量多达41万个。据悉,资生堂集团召回沐浴露的原因是,由于使用和空气接触而发生氧化的原材料,导致沐浴露香味变化,虽然商品的安全性及清洁力没有问题,但产品香味不符合公司规定;召回防晒霜的原因是,防晒霜在运输途中,低温状态下大幅度摇晃,导致防晒霜部分成分凝固,消费者使用时能感觉到颗粒物。
代工厂之祸?
今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曾会见会了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藤原宪太郎一行,双方就保障进出口化妆品质量安全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然而资生堂集团在今年对产品召回的频率着实过高。资生堂集团认为,之所以公司主动召回产品,是因为公司根据自有标准,最终决定进行自主召回。
不过,从被召回产品出现的问题来看,这或多或少与生产环节有关。对此,资生堂集团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对品质管理体制进行彻底整改,包括代工厂以及所有生产工序进行再次检查,同时公司还将进一步贯彻品质管理流程,努力建立可以确保产品安全的万全体制。
对化妆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聚美丽研发社群负责人刘荷英曾表示,代工厂生产模式使化妆品配方很难实现即时跟进,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同时,品牌企业在产品上市前的内部抽检存在疏漏,导致问题产品出现在市场中。
对于产品生产监督,业内传来不一样的声音。日化行业专家、塞恩资本合伙人夏天认为,专业代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未必不如品牌方自身生产的产品。如果代工厂生产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品牌方更应该加强检验,防止问题产品进入市场。
带给品牌“内伤”?
资生堂集团在华屡次主动召回产品,在资生堂的粉丝看来,这体现了品牌“对产品负责”,但在业内专家看来,这对品牌来说或许是打击,同时也对品牌的效益造成影响。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资生堂集团召回的INTEGRATE眼线胶笔在国内电商平台的售价在50-80元间,涉及召回产品数量40万支,虽然资生堂集团尚未公布具体数额,但从商品售价及数量来看,总计金额或将上千万。另外,资生堂集团在7月召回的安耐晒防晒霜,产品普遍售价在200元以上,如果产品全部召回,损失或将在数千万元以上。
尽管资生堂集团连续发布召回信息,但资生堂集团2017年上半年的营业利润不降反增。其中中国区业务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25.7%达50亿日元。资生堂集团认为,“品牌 SHISEIDO”、“Clé de Peau Beauté”、“IPSA”等高端化妆品在中国保持高增长态势。
对此,夏天认为,与被迫召回产品不同,资生堂集团主动召回问题产品更有利于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同时,资生堂集团召回的产品多数为大众产品,而资生堂集团旗下的大众产品品类众多,召回对整体的销售影响并不大;此外,在中国资生堂集团主打高端品牌,两者间的消费客群不同,即使大众线产品出现问题,并不影响高端产品的购买力。
新品加持背后存隐忧
与其他国际品牌一样,资生堂集团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公开信息显示,为了解决业绩疲软问题,资生堂集团开展了三年“振兴”计划,即在2015-2017年作为资生堂业务基础重建期,使中国市场在2020年成为资生堂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一个最重要的市场。
在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普遍不高的中国,随着化妆品市场不断细分,不少品牌希望通过推出特色新品来赢得市场。今年初开始,资生堂集团合作《美少女战士》IP推出周边底妆产品,之后,相继推出了新品护发套装、敏感肌防晒霜、Ever Bloom香氛等产品。近日,资生堂集团透露,11月将在中国内地首推抗皱产品。
对于化妆品牌加速推进新品上市一事,夏天认为,不少国际知名品牌研发新品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这一过程需要研制配方、试验、投产后再次试验产品效果等。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新兴产品上市周期不断缩减,可能是导致产品存在瑕疵的原因。(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王维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