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访】林清玄:保持探寻更优秀文化的精神才能让文化“宝光现起”

2017年09月23日00:00

来源:大河网


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先生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文 范昭/图)"河南给我的印象就是‘深厚’,在参观过河南博物院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历朝历代都在努力探寻更优秀文化发展的精神,这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推动力。”9月23日下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在接受大河网记者专访时说,“接下来我还会去少林寺,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从小父亲就告诉我,因为战乱,我们的祖先就是从河南一路向南迁徙的,今天第一次来到河南,也算是了却了父亲的心愿。”

  脱离生活苦海的“秘籍” 保持理想和浪漫是“良方”

  在谈到“素心四书”系列丛书时,林清玄认为这套作品的中心思想就是“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现代生活越来越复杂越混乱,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柔软,保持一种欢喜的态度来生活是每个人的渴望,他建议读者要通过观察探触外面的世界,始终保持内在的平静和柔软,才能生出智慧和慈悲。

  他希望读者能通过这套丛书寻找到解决生活问题的“秘籍和良方”,比如说平和静心、专注观察、用心生活,保持理想和浪漫的状态,才能领略发现生活之美。

  林清玄对所有艺术和文化的东西都兴趣浓厚,除了写作,他对绘画、书法也颇有研究。但是在他看来,写作是可以最清楚表达思想观点和感情的方式,通过写作他的思想不会被误解和扭曲,所以才致力用写作这种方式来和读者沟通。


林清玄与郑大师生分享“素心四书”

  主张从容读书 与读者分享散文写作的“三大法宝”

  林清玄可谓是散文写作的大师,当被记者问到写散文的重点是什么?林清玄向读者展示了他的“三大法宝”。首先,写散文观点最重要,要有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想法;其次,写作时要饱含深情,行文细腻,有真感情才有好文章;再次,散文家首先必须是生活家和思想家,要在生活中形成独特的品味和态度,透过观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

  “我很早就已经体会到生活的苦恼,因为深陷其中而探索解决之道,后来我发现整个社会大部分人都在走向这种苦恼。它变得更世俗、更单一、更僵硬,我希望我可以陪那些还深陷苦恼的人一起探索答案,让他们在读过我的书之后共同思考。”林清玄说。

  至于读书方面,林清玄主张要从容的读书,要养成每天读书的态度和习惯,不要在意读书是否能改变习惯和人生,主要是通过读书让自己的心态和作者产生撞击和启发。“我一般不会刻意的读哪一类的书,凭喜欢而来。”


  保持探寻优秀文化的精神才能让文化“宝光现起”

  23日上午,林清玄参观了河南博物院,他告诉记者:“我发现中国历史上每一代都在努力地发展更优美的文化,一定要保持这种精神。40年前,中国台湾的文学、作曲、音乐、电影、戏剧和舞蹈受西方的影响在一段时期之内形成了一种繁荣景象,虽然之后有些许衰落,但是这个不用担心,也无需恐惧。文化的发展在每一个阶段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现象。但是,人始终要保持美好的向往才能向更高的发展境界。”

  谈及时下流行的“丧文化”,他说,每个人都经历过“贼光充斥和狂飙的年代”,不能仅仅追求感官刺激而猎奇,搞怪,一味贪图物质条件的优越,或者因为逃避生活的苦难就自怨自艾。不管是对于社会和时代,还是个人,什么时候这种虚无的“贼光”消失,经过多年的沉淀变得含蓄内敛,才是生活真正变得“宝光现起”的时候。

编辑: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