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花开别样红 ——信阳市创新双拥工作新路子记事

2017年10月11日22:36

来源:大河网

  大别山,英雄山。

  信阳,一座英雄的城市,一片红色的沃土!

  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有30多万信阳儿女前赴后继,走进枪林弹雨,英勇的大别山人用鲜血和生命写就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传奇。和平时期,信阳与人民军队血浓于水的亲情仍然在延续,在升华。岁月悠悠,道不完信阳的悠久革命史,说不尽信阳的深厚双拥情。

  军爱民,民拥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驻军大市、兵源大市和优抚大市的信阳,积极创新双拥工作新路子,齐心浇灌“双拥花”:信阳连续七届被命名为“河南省双拥模范城”,连续五届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全市党政军民携手并肩共同谱写出双拥共建融合发展的时代赞歌,更是用鱼水真情筑起的一座历史丰碑。

  领导成为拥军催化剂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条千百年来被历史反复证实的“古训”,一直深深的印在信阳市各级党政领导的心里,也深知这句话有着多么重的分量:“没有强大的国防做后盾,实现中国梦就是一句空谈。”

  “能办的马上就办,不能讲条件,必须一如既往地视部队建设为己任,急部队之所急,想部队之所想。”今年5月11日,在信阳市委常委议军会上,得知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军分区和驻军部队的编制体制、隶属关系和人员构成等发生较大变化,随之给军人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带来诸多矛盾困难后,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乔新江在会上提出明确要求。

  军队“瘦身”任务艰巨,地方“消化”担子不轻。“军队改革这场大考是一张试卷两道考题,咱们信阳既要做好支持部队改革的必答题,也要做好地方保障改革的选择题。”议军会上,市长尚朝阳如是说。

  做好必答题,觉悟中见水平。不丢选择题,境界中见智慧。“一把手工程”促动了全市拥军的开展。结合信阳实际,经2015年市政府第三十四次常务会议通过,在全市建立民政三级服务网络,以一个中心、两级服务站为依托,民政三级服务网络全面铺开。目前,全市民政服务对象14个县区(开发区、管理区)、198个乡(镇、办事处)、2478个村(居)委会三级服务网络全部挂牌到位、制度上墙,服务工作全面开展。去年以来,全市共走访优抚对象7760户,帮扶困难优抚对象1626人次,发放慰问金372.44万元。

  “拥军不是某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一时的事,只有用法规政策做保障,才能管长远。”这是信阳人的拥军观。

  5年来,信阳在以往下发的一系列关于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文件的基础上,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的意见》《关于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若干规定》《关于建立涉军维权军地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等20多个地方性拥军优属的法规性文件,形成了市委有决定、政府有规定、政协有提案、驻军有公约、行业有制度,上下衔接、综合配套的双拥政策体系。

  “有规定的按规定办,没规定的制定政策办”。在事关部队建设的事上,信阳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握这条原则。

  因军队改革,信阳面临大量办理军人子女转学、入学问题。我市军地在研究制定《关于做好军人子女教育优抚工作的通知》时,专门将“实行统一办理”规定写入文件。仅今年,信阳军分区、市教育局主动和驻军对接,把服务关口前移,共收集整理100余名现役军人子女入学资料,确保符合条件的一人不漏。

  “2016年1月,我市出台了《信阳市重点安置对象退役士兵安置办法》,对重点安置对象,实现量化打分,确保重点安置对象一人一岗。并将退役士兵安置政策落实情况作为考评双拥模范城(县)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市双拥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重点安置对象安置率达100%。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及时足额发放抚恤定补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并实行集中发放。2013年以来,针对优抚对象同步开展“大走访、大帮扶”“关爱功臣”和“双拥在基层”活动,各级投入资金4170万元,帮扶4.2万人次优抚对象解决生活、住房、医疗困难。

  针对当前随军干部家属指令性安置难度大的实际,信阳坚持对驻军400余名未就业随军家属按时发放未就业期间基本生活保障金,每年累计发放300余万元,并建立了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同时,信阳还在全省率先建立“荣誉军人集中轮流休养”制度,全市每年轮休荣誉军人近千人,受到国家民政部的表彰。

  政策拥军管长远

  “你不是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年代,而是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国家。”不久前热映的《战狼2》,让大家感悟了人民军队的温暖和震撼。正因如此,重视并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就是重视和维护国家安全、人民利益,就是强固祖国的钢铁长城。

  有一次,信阳军分区涉军维权服务中心收到驻广东某部副营职干事陈奎的来信,他请求维权中心帮他舅舅处理千余元务工款被拖欠问题。

  这事办不办?信阳法院领导告诉记者,以前,涉军维权服务对象仅限于军人的直系亲属,即父母、配偶和子女等,但在维权实践中发现,官兵的叔舅姑姨等旁系亲属的维权案件同样也会让官兵分心。

  为此,信阳将涉军维权工作服务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官兵的旁系亲属,并责成属地有关部门联合处理陈奎的来信,很快就替陈奎舅舅要回了1300多元务工款。

  信阳热情帮助官兵“卸包袱”、助推部队强军兴军“提速度”,形成的涉军维权工作“信阳模式”写入最高人民法院今年3月向全国人大所作的工作报告。

  记者在驻军部队采访时,每个官兵都能列出几件信阳人给部队办的实事,讲出几件信阳人的拥军故事——

  听说素有“铁军”之称的某集团军修建军史馆,市领导驱车300多公里,将100万元转账支票交到集团军领导手中。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厚礼,集团军领导深情地说:“厚礼寄予厚望,我们对老区人民的最好回报就是当一个好兵!”

  交通及城管执法等部门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对通往驻信部队营区、训练场的22条道路和桥梁进行改扩建,建设里程近百公里,为部队遂行应急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国土部门先后为驻军部队和各县区人武部迁建划拨土地540多亩,减免各项费用2000多万元,较好地改善了驻军部队战备生活条件;供电部门统一划定部队营区为一级用电单位,还为部队减免电力工程等费用450余万元。

  各县区还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地域特点出台了一系列拥军优属措施。新县设立了拥军优属奖励基金;潢川县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148”热线 ……

  如果说信阳的行业拥军是汹涌的热潮,那么群众拥军则是潮中的大浪,一并汇成了壮观的拥军海洋。

  “全国拥军模范”赵海菊,用老区女儿特有的柔情和刚强,挑起了一个烈士家庭的希望,10多年来的相濡以沫,她已从内心深处把烈士父母当成了自己的亲爹娘;“最美信阳人”张爱华,是新县郭家河乡农民,50年如一日坚持巡查红色革命旧址……

  漫步信阳街头,“军人优先”“军人绿色通道”及拥军优属标语随处可见,处处都让军人和军属感到光荣和自豪。

  甘为“故乡”洒真情

  军民同心,国家安宁;军民融合,动力强劲。在信阳,各级党政领导、驻军首长一直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涉及长远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持续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是一支官兵用爱心和汗水谱写的爱民之歌。5年来,信阳驻军部队认真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服从地方建设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拥政爱民活动。

  暴雨突袭,险情连连。2016年6月30日至7月1 日,强降雨致新县、商城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灾情发生后,信阳军分区领导闻风而动,主动请缨,协调驻信部队和组织民兵赶往受灾一线。

  一辆辆军车昼夜兼程,一支支民兵突击队紧急集结。7月1 日,新县境内国道230箭厂河路段被洪水冲出一个近60米的缺口,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驻信某工兵团官兵迅即采取人工、机械、爆破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封堵缺口。经过官兵十几个小时奋战,中断了将近一天的南北“大通道”终于贯通。

  今年“八一”前夕,平桥区赵庄村“军民共建示范村”正式揭牌,昔日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经平桥区人武部和地方政府共同帮建,如今马路宽阔笔直、娱乐广场设施齐全,再加上持续引进的致富项目,村民正在逐渐脱贫。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平桥区人武部还要想方设法帮建该村,最终实现该村两委建设坚强、有特色产业项目、有教育卫生保障、基础设施完善等9个具体目标,使村民真正脱贫。

  与平桥区人武部官兵一样,打造“精品工程”、办几件让老区几辈人都忘不了的实事好事,这是参加援建的军分区和驻信官兵共同的心声。

  秋到大别山,细雨连绵绵。今年10月10日,新县田铺乡陶冲村“八一爱民学校”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成为秋日深山里的“好声音”。 3年前,省军区决定联合省教育厅和市(县)政府在陶冲村共建“八一爱民学校”,一次性筹措资金280多万元,不到一年时间就建起新教学楼、宿舍楼和大操场,还修建了多媒体室、实验室、图书室等。

  “先辈为革命流血牺牲,就是为赓续红色血脉。作为红军传人,我们当然责无旁贷!”83年前,红二十五军在何家冲召开群众大会,承诺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个诺言一直到现在都没“过期”。信阳军分区在组织的“反哺工程”中对口帮扶何家冲村,帮村民发展红色旅游项目,协调驻军累计援建信阳老区3所“爱民小学”,38所“八一爱民学校”、敬老院和村卫室,续写了新时期军民鱼水情深的新篇章。

  蜱虫病是信阳南部山区一些村民的“挠头事”。小病不小,事关百姓健康。解放军第154医院组织专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投资300多万元建起实验室,摸索救治办法。目前,已成功救治1000余名患者。

  5年来,驻信部队扎实开展助学、扶贫、医疗、绿化“四项工程”,共建立扶贫联系点12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35个,结帮扶对子1120个;先后投入200多万元整治驻地环境,种植“双拥林”和“爱民林”,绿化荒山3万多亩。“大别山流动医院”援助乡村卫生院(室)50多个,培训医务人员2000多名,送医送药及援建医疗设备价值达200多万元。驻信部队在完成好各项军事任务的同时,在扶贫帮困、生态环境治理、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拥军颂歌,一个个朴实行动的爱民故事,就像洒满晴空的星斗,组成了绚丽多彩的双拥画卷,牢牢定格在大别山间。在信阳这块军民鱼水情深的热土上,由军民携手共同铸就的双拥丰碑,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光芒。( 信阳日报供河南日报融媒体平台记者  龚立堂  孙明江)

编辑: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