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非遗”保护办法征求意见 传统村镇拟设文化生态保护区

2017年10月21日08:2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王磊

    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它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

    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哪些政策优惠?昨天,郑州市政府官方网站公布《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征求意见稿)》。

    对濒临消失的“非遗”项目,实施抢救性保护

    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请或建议。

    根据征求意见稿,对存续状态受到威胁、活态传承较为困难、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抢救保护方案,优先安排保护资金,采取将其内容、表现形式、技艺流程等予以记录、整理,编印图书,制作影音资料,建立档案,修缮建(构)筑物和场所,改善传承条件,安排或者招募人员学艺等方式,实施抢救性保护。

    对受众较为广泛、活态传承基础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采取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后继人才、扶持传承基地等方式,实行传承性保护。

    据介绍,根据征求意见稿,对具有生产性技艺和社会需求,能够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转化为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给予税收减免、发放专项补助资金等形式支持对项目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行生产性保护,使该项目的核心技艺在生产实践中得以传承。

    此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相对完整、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较好的传统村镇、街区等特定区域,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协调规划、国土资源、文化等有关部门制定专项保护规划,设立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

    引进动态管理机制,每两年对“非遗”项目评估一次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社说,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原真性、文化内涵及自然演变进程,保持其原有的文化生态和文化风貌,不得歪曲、贬损、滥用。为此,征求意见稿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不得以与其资格不相符的名义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未取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不得以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名义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征求意见稿提出,郑州将引进动态管理机制,即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每两年对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估。经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或者保护单位,无正当理由未履行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或者保护单位资格,并予以重新认定。

    与此同时,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被举报或者经检查发现不履行义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或者保护单位资格,并予以重新认定。

    对征求意见稿,有关单位和个人可在2017年11月20日前通过以下方式反馈至市政府法制办。

    传真:0371-67446680

    电子信箱:lifazhengqiuyijian@126.com

    通讯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233号郑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法规处(702室)

    邮编:450006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