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家庭见证冬奥城市“提速快跑”

2017年11月14日20: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张家口11月14日电题:铁路家庭见证冬奥城市“提速快跑”

中新社记者 陈林

山城深夜,穿着棉大衣的李温敏,正在站台上目送最后一趟列车的离去。数分钟后,站前大灯关闭,开通运行60年的张家口南站随之落幕。

在这里,京张高铁终点站——新建张家口南站即将破土动工。据此不足十公里的张家口站(俗称“北站”),是中国人自主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终点站。

毗邻北京的张家口,历史上是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陆路商埠。汉蒙边贸和张库大道商路的畅通、京张铁路的开通,都推动了山城加速发展。以火车站为中心辐射发展,也有了“火车拉来半座城”一说。

“从早一直待到深夜,只想送走最后一趟车。”李温敏有些动情地说。出生于铁路家庭的他,从小就常在这里玩耍。记忆中“那时南站附近的人还少,不像今天这么繁华”。

1909年,京张铁路开通,终点站张家口站投入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发展需要,1957年建成了南站,至此,这个城市有了两座火车站。

身为张家口车务段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的李温敏,用老照片向记者讲述了车站历史。“看,北站这个百年的风雨棚和候车室如今还在。”他指着图片,强调说。

2013年11月,中国奥委会正式同意北京和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并以北京市名义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办申请。随后记者在采访时见到了风雨棚和1907年制造的铁轨。历经百年风雨的棚子虽已破损,花纹却依旧清晰。

为满足需要,南站建成后还进行了多次运能运力的扩容提升。2014年7月,北站停办旅客上下车业务。如今,南站也停办了旅客业务,原始发终到和经停该站的旅客列车另转它处。

看着眼前情景,他心里有些复杂,几天前,李温敏还把在铁路工作的家人都召集在南站,拍了照片。车站改建他高兴也留恋:“熟悉场景或会消失,但随着城市发展,改建势在必行。”

2015年7月31日,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塞外山城引发世界关注。这也让有“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阳原泥河湾遗址)、“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涿鹿三祖文化圣地)等美誉的张家口,又多了一张冬奥名片。

60年南站共计发送旅客逾2079万人,其中近5年发送旅客占60年总发送量的65.3%。“车站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出行要求,作为北京一小时经济圈,建设高铁势在必行。”

京张高铁,是中国规划实施“八纵八横”京兰通道东段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重点配套交通基础设施,预计2019年全线通车。

“现在我们已经在要求客运人员学习英语”。李温敏笑着说,城市知名度越来越高,来这里的国内外宾客也越来越多。

从绿皮车到动车、高铁,这位“老铁路”是中国铁路发展的见证者,但张家口一直没动车和高铁,让他和同事们心存遗憾。

2016年3月起,京张高铁正式开工,一老一新、横跨百年的两条铁路时而交汇,时而同向而行。新站设计中,还融入了“人”字形铁路形象,预示在冬奥会迎接八方来宾。

未来,新张家口南站作为多条铁路交汇点,是京津冀区域高铁新枢纽,也是西北地区接入京津冀高铁路网的“新驿站”。届时从北京到张家口“高铁不到一个小时”的距离,让李温敏期待已久。他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刚参加工作时,两地坐火车要6个多小时,父亲刚工作时用时更长,“即使现在,还得3到4个小时。”

退休前能赶上京张高铁开通,让他觉得“很知足”。他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张联合申办冬奥的大背景下,高铁还会拉动城市的新发展,越来越多走进张家口的人,会成为新的见证者。(完)

编辑: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