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告别首批309条“无名路”折射城市精治升级

2017年11月15日10:32

来源:北京日报

告别“无名路”折射城市精治升级

今年7月的“葛宇路”风波曾引发追问:我们的城市中还有多少“葛宇路”?如今,事件有了后续发展:经“扫街”排查,本市筛出1958条无名及命名不规范道路。截至11月13日,已有首批309条路告别“无名”,其他道路也将在明年上半年完成规范命名。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若非一番彻查,恐怕很多人还想不到身边的“无名路”竟如此之多。这一状况,恰似某种提醒,指向偌大城市中的“治理盲区”。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走向深入,越来越多以前“看不见”的问题,密集闯入公众视野:当什刹海亮出“最美栈道”,人们发现,原来酒吧圈占的“消费区”本是公共资源;当整治“开墙打洞”如火如荼,人们察觉,原来那些五花八门的小店本属违规经营;当老舍笔下的“最美大街”重现,人们意识到,此前的发展方式损害了老城风貌……

过去“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成了大问题,何也?究其原因在于,精细化的思路,刷新了人们对城市治理的认识。如果说,以前人们看待城市的标准相对粗放;那么如今,精细化则提供了刻度更精准的尺子、倍数更大的显微镜,以此来度量城市、观察细节,必然会发现许多过去习焉不察的毛病。在精细化的理念之下,城市治理是“天大的小事”,满足老百姓“家门口”的需求,正是当下城市治理中的重要议题。

城市精细化治理升级,契合于时代发展与百姓心愿。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已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基本面貌日渐完善。与此同时,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愈发强烈,对城市方方面面的衡量标准愈发提升。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影响城市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既有大楼大道等“面子”,更有背街小巷等“里子”。总而言之,在当前这个阶段为城市治理作图,笔法当从泼墨写意,转变为工笔勾勒,要让精细化落实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延伸到每一位市民身边,不断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成“巧密而精细”的巨幅城市画卷。

城市在发展,需求在提升,精细化治理议题必然越来越多,如果仅靠政府,力量明显有限。发现城市系统“神经末梢”的问题,需要把群众的“慧眼”发动起来,让城市的主人翁加入到治理中来。纵观“葛宇路”风波发展至今,私自命名道路的行为纵然有违规定,但以其实际效果看,未尝不是市民提问、政府作答的一次良性互动。一座城市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有人在发现、有人在表达、有人在解决,在于各个主体都在以恰当方式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这样的治理过程,也将紧密人与城的联系,谱写出动人的城市故事。

有人说,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中国从旧式城市化转向新型城市化的代名词。从城市自身的发展路径而言,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皆须在精细化中尽可能地摆脱粗糙状态。惟如此,我们热爱的这座城市,我们生活、奋斗、成长的家园,方能于每一个细微之处,散发现代文明的气息、彰显和谐宜居的品质。

作者: 胡宇齐

编辑:张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