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熊猫血”女孩捐献“生命种子” 受助小男孩也会变成“小熊猫”

2017年11月16日08:16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头戴熊猫样式帽子的郑洋洋捐献造血干细胞

  河南商报记者崔文文/图

  11月15日,河南迎来第648例非血缘关系捐献造血干细胞,来自平顶山的90后姑娘郑洋洋为一位患血液病的11岁男童捐献造血干细胞,而郑洋洋稀有血型(Rh阴性,俗称“熊猫血”)的特性,也让她成为我省首例熊猫血型捐献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根据专家解释,捐献者与患者能否配型成功,与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有关,与两者血型关系不大,但移植后,患者血型也将转变为捐献者血型。

  这场捐献后,患者后续治疗过程中的输血成了一件棘手的事。好在前有郑洋洋爱的传递,后有“熊猫家族”——河南省稀有血型协会爱的保障,让这份爱能持久地保真下去。

  【爱心】

  捐献者来自平顶山

  是一名开朗的90后

  11月15日上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郑洋洋躺在床上,正在接受造血干细胞捐献。

  今年7月份,郑洋洋结束了三年的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生活回到了郑州。被问及扎针疼不疼、紧张不紧张时,郑洋洋笑呵呵地说,“疼就疼一下,但对别人却是起死回生的机会。”

  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郑洋洋头戴一顶黑白相间的熊猫样式帽子。“我是‘熊猫血’嘛,就戴一顶熊猫帽子了。”在床头,还摆放着她在朋友圈众筹买来的一个变形金刚玩具,因为不能和患者见面,只知道对方是一名11岁男孩,郑洋洋就选择了这款玩具送给他。

  “我的妈妈之前就多次献过血。”郑洋洋说,2012年她生日那天,母亲陪她一起,进行了人生中首次献血,正是在那次献血中,她了解到自己是“熊猫血”的特性,之后,她就积极加入无偿献血行列,希望将这份珍贵的爱传递下去。

  在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更能拯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后,她在2014年5月毫不犹豫地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7月25日,她接到省红十字会通知,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经过体检、打动员剂等流程,在11月15日捐献了爱的种子。

  对于11岁的患者,郑洋洋说,虽然两人没有见过面,但知道他以后的路还很长,“希望小弟弟以后的日子一切顺利。”

  捐献过程中,河南商报记者见到了11岁患者写的感谢信,字体虽显幼稚,却满怀感激:您不知道吧?我得了这病,天天吃药,天天痛苦……因为有了您的无偿捐献,挽救了我的生命,我一定不怕痛苦,向您好好学习,祝天下像您一样的好心人一生平安。

  【问题】

  如彗星撞地球的捐献

  却带来一个难题

  在捐献现场,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周健介绍,在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后,往往会经历数年甚至几十年配型成功的等待,而配型成功后,捐献者又是“熊猫血”的概率则又是少之又少,“开玩笑地说,可以用彗星撞地球来形容了。”而郑洋洋也是河南首例“熊猫血”捐献者。

  周健说,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患者和捐献者之间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融程度越高,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就越低,越容易配型成功。

  “(配型成功)和两个人的血型关系不大。”他说,普通血型的患者可以和“熊猫血”志愿者配型成功,“熊猫血”患者也可以和普通血型志愿者配型成功,只不过捐献后,经过一段时间,患者的血液中逐渐产生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也将和捐献者一样,随着患者造血功能的逐渐恢复,其血型也会转变为捐献者的血型。“以郑洋洋这次捐献为例,患者血型也将转变成和郑洋洋相同的‘熊猫血’。”

  郑洋洋这次捐献,挽救了一名男童的生命,却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面对在我国人口中只占千分之三的稀有血型,男童后续治疗中的输血有了难度。

  省红十字会与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了多次沟通,鉴于患者病情危急,患者主治医生表示,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是目前挽救患者生命最好的方法。

  【努力】

  有爱的传递更有爱的保障

  “熊猫家族”时刻待命

  为了解决患者后续治疗中需要输入“熊猫血”的问题,捐献现场,河南省稀有血型协会的会员也来了,他们都是“熊猫血”,是名副其实的“熊猫家族”。

  “我们过来就是力挺这次捐献的,只要需要献血,我们时刻待命。”河南省稀有血型协会副秘书长王瑞金说。

  王瑞金介绍,河南省稀有血型协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了目前的3000多人,加入者均是满怀爱心的志愿者,“由于稀有血型的紧张,时常出现血荒,有必要成立这么一个组织。”

  他说,平时,他们的志愿者不仅会定期献血,而且遇到紧急情况,也会通过血站联系,应急分队站出来献血。

  “这次郑洋洋捐献,我们也希望尽我们的一份力。”王瑞金说,因为很多人没有进行过体检、献血,有的不知道自己可能是稀有血型,“我也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我们,为社会奉献更多的爱心。”

编辑:张黎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