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六论奋力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2017年11月20日04:0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评论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就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让美丽与发展同行,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也是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同时必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高度,把“美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也写进了党章,进一步昭示了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近年来,我省硬起手腕推进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风险防范有序开展,环境政策和制度逐步健全,生态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例如经过艰辛努力,目前我省空气优良天数已达到200天。但是,当前我省国土空间开发低效、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污染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已成为影响我省实现全面小康的明显短板。无论是实现转型发展,还是提升中原魅力,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痛下决心、铁腕整治,在巩固和扩大已有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确保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让美丽与发展同行,就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美丽河南建设贯穿于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推进经济绿色高效、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秀美、城乡和谐宜居;就要坚决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持续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净土行动,开展全民绿色行动,深化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推动大气质量持续好转,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全面推行绿色生产和消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就要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形成“三屏四廊”生态网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就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源头预防制度、过程控制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美丽,是人们眼中的那片蓝天白云,也是心中的那份幸福梦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原大地就一定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一定能成为天蓝水净、物阜民丰、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编辑: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