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研讨会发言摘要:创新发展路径 助力金融扶贫

2017年11月28日04:5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研讨会发言摘要①

  创新发展路径 助力金融扶贫

p56_b

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研讨会现场。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陈更生摄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河南人民齐心协力,正在开展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成功经验与模式不断涌现。其中,金融扶贫“卢氏模式”较好破解了全国普遍存在的扶贫小额信贷落地难的问题,成为全国典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完善“卢氏模式”,推动脱贫攻坚战向纵深发展,11月26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中原银行联合举办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省内著名学者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建言献策。本报摘录嘉宾们的主要观点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具有全国推广意义的综合性金融扶贫模式

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

  卢氏县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高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的平均水平。可以说,卢氏县探索一种比较好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对全国深度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的可推广、可借鉴意义。

  第一,“卢氏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综合性金融扶贫模式,既重视扶贫的贴息贷款,又重视小额的信贷扶贫,还重视其他方式的金融扶贫,包括鉴定信用体系、健全金融服务、完善扶贫保险机制等。第二,“卢氏模式”是一种普惠金融性质的扶贫模式,建立了新常态下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第三,“卢氏模式”立足本地实际,在金融助推脱贫上进行多方面的创新。比如说,政府三级联动与银行融合的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四位一体”风险共担机制、风险防控体系等,这些好的做法都具有推广的价值。第四,“卢氏模式”是一种以金融为突破口的发展减贫模式,有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形成一种联动的机制。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支撑是关键。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就业岗位,农民增收也就是一句空话,再多的金融贷款也还不起。所以我想这里面一定要构建一个联动机制,同时还要研究一个长效机制,要研究卢氏县到2020年以后的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议卢氏县下一步应该发挥农村普惠金融的作用,大力发展村镇银行,还有农村互联网金融等,构建一种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据了解,去年全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1.7%,这意味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潜力还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要发挥多种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机构的作用,来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本报记者栾姗整理)

  为全国金融扶贫工作提供新示范

02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研究员王宇

  反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使命,也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同贫困进行着持续斗争。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报告,中国在反贫困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了70%,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环顾世界、站位全国,“卢氏模式”中政府主导、央行助推、银保主贷、协调配合的基本特征,正好破解了中国金融扶贫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比如说政策落地难、贷款担保难等。

  具体来说,“卢氏模式”通过建立基本覆盖全部农户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减少了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供求难对接问题;通过拨付专项经费,解决了基层金融机构服务人员比较少的问题,保证了村镇金融扶贫服务部专职人员的数量;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站,解决了全国普遍存在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比较少的问题,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通过发展产业支撑体系,提高了当地农民尤其是贫困人口的就业率和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通过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的货币政策工具,降低了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大扶贫贷款的投放力度;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和风险补偿机制,调动了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

  “卢氏模式”的现实意义,我个人认为,初步解决了贫困人口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初步解决了贫困家庭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需求难对接问题,从而突破了在全国广泛存在的国家扶贫政策落地难的瓶颈,有效解决了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贫困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衷心希望河南省进一步完善“卢氏模式”,为全国金融扶贫工作探索新方法、积累新经验、提供新示范。 (本报记者栾姗整理)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鼓与呼

03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赵铁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一直是河南省强调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摆在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省委书记谢伏瞻和省长陈润儿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自推动,深入基层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现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工作更是气势如虹。

  打好脱贫攻坚战,金融扶贫是关键之举。今年年初,在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推动下,卢氏县开展了金融扶贫试点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创新,为破解五大障碍建立了四大体系,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供需对接难题,成功破解了小额信贷扶贫政策的落地障碍,找出了一条金融扶贫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目前,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已在河南所有的贫困县全面复制推广。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非常关注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的推进建设,一直大力进行宣传和推广。从3月份至今,河南日报及集团所属的新媒体掀起了三轮大规模的跟踪报道。11月初,由河南日报牵头,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的有关专家和记者共同组成一个调研组,对金融扶贫的“卢氏模式”进行深入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11月16日,全国扶贫现场观摩会在三门峡市召开当天,河南日报用两个版的规模推出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刊发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和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更多角度的新闻报道和理论研讨,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扶贫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为河南金融扶贫的探索与创新鼓与呼,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本报记者樊霞整理)

  破解扶贫小额信贷落地难的成功范例

0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

  中央高度重视精准扶贫,近年来各地从建档立卡、精准识别,一直到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采取了许多措施。金融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产业扶贫,同时也包括人的观念改变、环境塑造、金融体系、金融服务等。可以说,在所有的扶贫措施里面,金融扶贫是最难的、最综合的,但也是最管用、最长久的。由此来看,“卢氏模式”是很有意义的。

  第一,“卢氏模式”为扶贫小额信贷的落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金融有金融的逻辑,是市场的逻辑,发挥的是乘数效应;扶贫有扶贫的逻辑,是公平正义的逻辑。金融的逻辑和扶贫的逻辑,这两个逻辑融合、统一是很难的。但是,卢氏县做得非常好,不到一年的时间,卢氏县贫困户、带贫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类贷款主体新增扶贫贷款累计9.73亿元,其中60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贷款3.07亿元;小额信贷扶贫贷款户贷率从去年不足6.52%跃升至47.6%,破解了扶贫小额信贷落地难的问题。

  第二,“卢氏模式”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包括制度基础、组织基础、人才基础、信用环境基础,这也是“卢氏模式”的价值所在。

  第三,“卢氏模式”为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找到了一个切入点。2020年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20个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希望“卢氏模式”经过一年的发展之后,有一个完整的年度数据报告提供给我们进行分析。有机会,我很想到卢氏县看一看,再做一个更加深入的调查。(本报记者栾姗整理)

  扎实推进金融扶贫政策落地

05

  河南省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孙新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落实好总书记指示,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关键是做好政策落地文章。

  “卢氏模式”为全省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复制推广“卢氏模式”。考虑到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产习惯等差异,我们认为在复制推广“卢氏模式”的过程中,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服务体系建设要提升。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组织要充实人员力量,逐级压实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在层次、空间上全覆盖。三级金融服务组织专门人员选定后,要以国家和我省相关文件及本县的工作方案为主要内容,先期进行政策培训。要加强金融服务体系专门人员的业务培训,推动金融服务体系高效运转。

  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要完善。要完善信息档案填报项目,根据金融需求真实、准确填报;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针对轻重缓急,分类设计制定标准,遵照执行。抓紧解决信用评价体系与担保公司的接口问题,推动担保行业的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要细化。政府、银行、保险、企业等力量要拧在一起,提前打造防火墙。风险防控体系虽已建立,考虑到贷款期限是三年,暂时无法检验其运行效果,但要未雨绸缪,完善细化风险分散、分担运行机制;根据已经建立的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研究制定具体的操作流程,确保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连续性。

  产业规划要科学。要加强扶贫产业规划,设计阶段就要确保科学性、可持续性,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地方资源禀赋,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另一方面要从宏观变化出发,着眼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逐步达到“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信息化”。(本报记者郭戈整理)

  聚焦精准扶贫践行普惠金融

06

  中原银行行长王炯

  作为全省唯一一家省级法人银行,中原银行自2014年12月26日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相关要求,立足中原、深耕河南、服务“三农”,聚焦精准扶贫,践行普惠金融,为全省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今年10月末,中原银行涉农贷款余额518亿元,较年初新增92亿元;其中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374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12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7329万元。

  围绕做好下一步全省金融扶贫工作,中原银行有以下几点考虑。

  积极推广“卢氏模式”,扩大金融扶贫覆盖面。在加大支持卢氏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的基础上,在全省选择10个贫困县进行推广。

  创新模式,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推动“光伏扶贫”,做好资产收益扶贫,依托我行推出的“幸福顶”户用分布式光伏贷款和村级扶贫电站两种业务模式,针对无经营项目的贫困户给予扶贫支持;采用银企、银政、银银、银政担、银政保合作等业务模式,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解决“带贫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而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积极推进“格莱珉金融扶贫模式”。今年2月,中原银行正式引入国际“格莱珉金融扶贫模式”。6月,兰考分部兼区域总部已在该县三义寨乡贾堂村正式建成,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专家进驻并组建了10名中心经理的团队。下一步,将选择卢氏县和嵩县试点推广“格莱珉金融扶贫模式”。

  打造农村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截至今年10月末,中原银行已在全省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1435个,为近300万农村客户提供小额取款、现金转账及各类代缴费等便民金融服务。下一步,我行将打造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叠加各类信息及服务功能。通过建立符合需求场景的金融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促进惠农业务和金融扶贫工作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郭戈整理)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