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有了大规模应用案例

2017年12月04日20:32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人民网北京12月4日电(赵竹青)记者近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获悉,截至目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自主可控系统“样板间”不断壮大,目前,集团公司已经完成2万余台国产化终端部署。成为目前国内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最大规模的应用案例。

信息安全领域的“民族工程”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新的浪潮,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渗透越来越明显。然而信息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上至国家安全威胁,下到个人隐私等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

据了解,我国重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个人计算机中采用的处理器、操作系统、存储设备等绝大部分还都是“非国货”。既存在漏洞、后门等严重安全隐患,更面临着遭遇技术封锁的风险。

“一旦遭遇技术封锁,我国信息系统将面临设备无法升级、损坏无法修复等重大生存威胁。”二院706所网络与信息安全总体部常务副主任顾鹏告诉记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构建起“铜墙铁壁”般的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确保国家关键领域信息网络安全,是一项关乎国家信息安全命脉的“民族工程”。

打造自主可控“样板间”

在此背景下,2014年中国航天科工率先开展了国家关键领域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迁移替代研究。

顾鹏告诉记者,自主可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迁移等是国产化计算机及应用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而系统集成恰好是中国航天科工的强项。

“核高基”专项实施以来,我国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方面获得了许多突破,诞生了龙芯CPU、麒麟操作系统等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航天科工所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些单点突破的产品进行系统集成,经过不断地适配、优化,目前中国航天科工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运行速度已与当前主流的Wintel架构的信息系统趋于接近。

2015年,中国航天科工开展了自主可控信息系统迁移示范项目,完成了18个国家级的涉密应用系统的国产化迁移,通过集团内部试点,部署了千余台自主可控计算机集群,初步实现了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上线运行。

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个大规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应用示范工程,为国产化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推广打造了国家级“样板间”。

在“国密网”样板间的基础上,航天二院将成果进行了拓展,开始建设应用范围更广的“商密网”——覆盖全集团公司各单位的自主可控商业信息系统,为打造智慧企业提供基础支撑。目前,这个系统初步实现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全国产化替代,目前,这个系统已经扩展到2万台国产化终端。

“国产化替代工作是一个渐进的、逐步发展的过程。”706所副所长申世光告诉记者,中国航天科工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实现5万台以上国产化终端以及10-15万台国产化移动终端的网络部署。

自主可控信息产业已具雏形

在应用终端、服务器等国产化的基础上,为强化自主可控计算机的规模化应用,706所构建了国内第一代国产化“天熠”云平台,标志着自主可控信息技术迈入云时代。

同时,706所还研发了全国产化高性能数据库一体机,填补了我国国产自主大型高性能数据库一体机的空白。最新测试结果表明,其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了世界第三的水平。

为全面推动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国航天科工以二院706所为总体单位,引导国内优势力量广泛参与,按照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的要求,整合形成了覆盖CPU芯片、固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应用软件、云平台、外设、配套设备等在内的自主可控完整产业链。

申世光表示,这些关键性成果,证明我国已具有安全可靠关键系统、关键应用及关键软硬件产品的研发集成能力,能够初步实现对国外信息技术产品的全方位替代。

“作为民族工程,自主可控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大趋势。”申世光表示,后续,中国航天科工706所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成果,并将成熟产品在我国关键行业领域进行推广普及。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