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再访“春光”,他们都有了新变化,不变的是兰考人的干劲儿

2017年12月11日05:47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守护焦桐四十六年,在古稀老人魏善民眼中,兰考不变的是干劲儿。

  □记者陈骏文吴国强摄影

  核心提示|用8分钟光影浓缩一个人、一个村、一个县、一个省的脱贫故事,今年3月,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出品,大河报原创制作的微纪录片《春光的春光》与广大读者见面。如今“春光”们过得怎么样?本月7日、8日,大河报记者跟随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采访活动再赴兰考,重访“春光”,探访已与贫困作别了的他们又有哪些新的改变。

  变

  “春光”们都有了新打算

  闫春光

  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闫春光:

  贷款40万元,瞄上绿色农业

  12月8日上午,在闫春光家的养鸡棚里,记者又见到了春光。指着笼子里的鸡群,春光说目前棚里这一万多只鸡全是“新面孔”,更新换代后的鸡群在今年有望带来更丰厚的收入。

  交谈中,春光将记者引到了养鸡棚东侧不远的土坡上。指着远处的一片温室大棚,春光说他有了新打算:养鸡棚里的鸡用来下蛋,而经过发酵的鸡粪可作为绿色天然的肥料培育蔬菜。

  与此同时,他还决定让自己早已注册好的“嘉乐农贸公司”发挥作用,而蔬菜、花生及当地土特产“绿豆面渣饼”都是他心中的主打产品。

  就在记者到来的当天,春光还收到了一个新消息:申请的40万元贷款已经获批,而他也准备利用这些资金引进蔬菜幼苗,向着小康的新目标再次出发。

  代红

  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脱贫户代红:

  主动推掉补贴款

  《春光》一片中,忙碌在葡萄棚中,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脱贫户代红曾给不少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起今年春天的收成,代红告诉记者说所有的葡萄都被郑州的一家商户提前“包圆儿”:价格最高时,收购价就达到每斤14元,就连尾货,也没低过每斤4元。

  这两天,在新增的两个大棚里,代红又开始了新的忙碌。他说,夏黑葡萄品种独特,上市越早,价格就越高。

  采访中,代红所在村的村支书代玉建告诉记者,一个月前,他曾为代红争取到了一笔改善居住条件的补贴款。但没成想,代红却主动地推掉了这笔钱。

  原来,如今的代红已有了盖新房的打算,他决定将这有限的“公款”留给更有需要的乡亲。“人这一辈子,要光指望着别人给,永远也富不起来。”代红说。

  王慧芳

  兰考县小宋乡东邵岗一村脱贫户王慧芳:

  今年目标“收入突破15万元”

  一件红艳艳的上衣,笑起来还有比红衣服更喜庆的笑容,在《春光》一片中,绽放在脱贫户王慧芳脸上的笑容曾给过很多读者别样的感动。

  再次见到王慧芳,绽放在大棚中的那个笑容依旧灿烂。当记者问及上一季的收成时,王慧芳的回答透着些许不服气:上次种没经验,这次肯定收更多。

  今年,王慧芳家大棚里的番茄全是“越冬苗”,能“结大果儿”,而说起收入,她则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争取突破15万元!

  不变

  古稀老人说兰考不变的是那个“干”字

  再访兰考,“春光”们的故事让记者感触到的,是兰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的新变化,而在采访中,一位75岁老人却又向记者讲述了他眼中兰考的一种“不变”。

  一个人,一棵树,一万多个日日夜夜相守未曾改变。这个人叫魏善民,而这棵树叫“焦桐”。

  1963年3月,焦裕禄来到兰考县朱庄村,在沙地里亲手栽下了这棵泡桐,当年只有21岁的魏善民见证了这一时刻,几十年后的今天谈及此事,他仍如数家珍。

  焦裕禄去世后,魏善民的父亲魏宪堂开始义务看护这棵泡桐。8年后,魏善民接过父亲的班儿,一守就是46年。

  “今儿个看,明儿个看,瞅见这个树就像瞅见了焦书记。”魏善民说,每天早晨五六点,他都会根据情况给“焦桐”浇水、施肥、打扫卫生。

  “现在我身体好,要是哪天干不动了,俺就交给俺孩儿去看,还得保证看好。”和“焦桐”近半世纪的相守成为魏善民的一种信仰,谈及原因,魏善民说当年父亲曾叮嘱:焦书记是山东人,他把命都给了兰考,就撇下这条根儿。

  采访结束后,记者特意留下陪老人围着“焦桐”继续踱步,“老爷子,您在这儿守了40多年,这儿啥变了?啥没变啊?”

  听罢,老人抬头看看远方,又将目光拉回“焦桐”身上。他说:“孩儿啊,40多年了,马路变宽了,房变高了,俺这一片儿啥都变了,但焦书记那时候说的一句话没变。他说啊,咱兰考想发展啥都不缺,缺的就是一个‘干’字儿!”

  “要我说,这个字儿,这个理儿,一直没变。”魏善民说。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