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城市却回乡种田?这八位90后的农业实践太赞!

2017年12月13日10:2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任爱熙宋朝康巍

  “今年秋季雨水多,我们的玉米收获后全部烘干了,现在一斤能卖9毛多,比普通农民的玉米一斤多卖2毛钱。”12月9日上午,商水县魏集镇天华农业合作社储存玉米的粮仓内,刘记森抓起一把玉米放在鼻尖下闻了闻说。

  这八个人是:刘记森、朱宇轩、王鑫庭、王超、刘二磊、许磊、尹树辉、康文举。八个人一个是1990年生,一个是1992年生,另外六人属羊,1991年生。

  八个人均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六人的专业相关农业与农机。

  “毕业后,我们不想到大城市里送快递、卖种子,正好刘记森招呼我们来种地,2014年10月份我们陆续到这里来了。”王鑫庭说。

  “周围三四个乡镇大部分农民的土地我都测过了,根据他们下一季要种什么庄稼、目标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我给他们配肥。”王超说。

  商水县魏集镇前苏村农民苏金龙今年种麦前请王超去自家地里取了土样,检测数据出来后,王超根据土壤的情况配了肥。苏金龙说:以前种地光知道上肥,现在测土后,地里不用上钾肥了,没想到光这一项每亩地就省下了50块钱。

  合作社自有20台套农机设备,最贵的一台60多万。2017年4月,除王超留守外,其余七人到内蒙古太普寺旗参加当地的春耕。“我们去了两台纽荷兰大型拖拉机,夜以继日,干了一个月,耕地4万多亩。”朱宇轩慨叹内蒙古的地块好大,半个小时一调头,加上拖拉机GPS定位、智能加油,听着音乐耕地,爽啊!

  “内蒙古春耕加上麦播,今年我们共耕地102812.94亩。”刘记森手机管理后台上的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刘记森负责管理八个人的收支分配。他们每人每月有2000元底薪,管吃管住,半年作业时间里有作业提成:操控无人机作业一亩地提成一元,拖拉机作业每亩提成三元,测土配肥每亩地提成一元。农闲时,他们还要充电,参加各种培训。

  除了合作社流转的2000亩土地外,八个大学生还托管了周边农民一万亩土地。“我们算了一下,耕地、肥料、种子、播种、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除了灌溉外,一年两季庄稼,每亩地的托管费用是660块钱,而农民一亩地种两季庄稼的成本不低于940元。”几个年轻人把账算得很透彻。

  握紧拳头干农业,三年的实践让这些90后有了新想法。下一步,他们要分头行动,每人开辟一个新战场,实行整村连片土地托管。

  朱宇轩说:“未来农民会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现在到了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种地的时候了,我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信心当好领头羊。”

  刘天华很支持这些90后干农业,说他们是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编辑:何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