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乡愁留不住你!余光中,走好……

2017年12月14日18:05

来源:大河网微信公众号

今天,一位诗人刷爆了朋友圈,

他的这首诗,很多人从小就会背:

据台湾媒体报道,余光中于今天在高雄医院病逝,享年89岁。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很多人知道余光中是因为这首《乡愁四韵》,曾入选大陆语文课本。

余光中手书《乡愁》

余光中手书《乡愁》


余光中,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抗战时期在重庆就读中学,其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及厦门大学。 22岁赴台湾,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在美国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在美国大学任教4年。返台后,历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中文系或外文系教授。他驰骋文坛,涉猎广泛,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是其写作的四度空间。迄今出版著作50余种,包括诗集20种,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10余种,评论集 《龚自珍与雪莱》,翻译英美现代史学等10余种。

  代表作《乡愁》等。




余光中的河南足迹



  让我们一起重温余光中先生的河南之行。



为汴梁晚报题写刊名“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

  2014年5月28日,当时年逾86岁高龄的余光中先生应著名文化策划人、诗人屈金星邀请首次抵达中原,在屈金星全程陪同下开启了“中原文化寻根之旅”。“中原文化寻根之旅”首站就选在了开封。余光中和开封500万父老乡亲共话宋韵端午,共述中华情深,用美丽的诗歌和先贤屈原对话,并为《汴梁晚报》题写刊名“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 



河南行酝酿三首诗歌 自称成烩面粉丝

  著名诗人余光中、绿蒂等一行回到郑州,以举行“寻根中原 回梦大河”余光中诗歌文化之旅座谈会、游览河南博物院作为此次中原诗歌之旅的收尾。谈及此行感受,诗人余光中用12个字高度概括:“历史丰富、传说生动、小麦丰收。”



余光中、汪国真开启“中原文化寻根之旅”

“2014中国(开封)宋韵端午诗会暨端午文化周”开幕 刘永海 摄

  2014年5月29日开始,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绿蒂、汪国真等走进河南,参观了清明上河园、巩义杜甫故里、栾川老君山龙门石窟等景点,开启“中原文化寻根之旅”。



开封谈“乡愁”:已变淡 现在更关注环保

余光中体验坐马车 陈亮/图

  在余光中看来,乡愁是包括历史和文化在内的对整个中国的眷恋,“你如果离开河南十年,再回来,很多东西不一样了,但你依然有‘乡愁’。”但他希望,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要有到唐诗、宋词中去寻找故乡、寻找“乡愁”的那一天。



作长诗《卢舍那》 称赞龙门石窟

  端午节当日,余光中游览了龙门石窟,在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前,他对陪同的诗人屈金星讲:“我对洛阳龙门神往已久,卢舍那果然名不虚传!”回到台湾后,86岁的余光中激情难抑,创作了长诗《卢舍那》。这是余光中的创作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一首长诗。



余光中、绿蒂与河南诗人面对面

  面对当代语境的变迁,中国诗歌创作该往何处去?诗人在全球化语境面前能做些什么?6月5日,“现代语境下的中国诗歌——豫台作家座谈会”在省文联举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绿蒂与河南省文学界、诗歌界的代表作家各抒己见,对中国诗歌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一次深入探讨。



河南之行点名参观河南杜甫故里

  2014年6月,著名诗人余光中到河南参观杜甫故里,这是此次河南之行他点名要参观的地方。“我一定要来杜甫故里看一下,故里和故居不一样,故居只是短暂居住过,而故里是杜甫的根,来这里很有意义,是很难得的机会,我们几个也来这里向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致敬。”


今天让我们再读一遍《乡愁》:

余光中朗诵乡愁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来源:中国青年网、大河网


编辑:何心悦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