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终于听到了“反对”的声音

2018年01月08日11: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互联网巨头终于听到了“反对”的声音

  新年的第一周,两家互联网巨头相继因信息安全遭遇公众质疑。

  元旦当天,在“2018正和岛新年论坛暨新年家宴”中,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半开玩笑地说“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的,随便看,这些问题非常大。”两天后,支付宝年度账单刚刚“占领”朋友圈,便被发现存在默认勾选《芝麻服务协议》的问题,涉嫌侵犯消费者选择权。

  面对公众的安全焦虑,支付宝和微信迅速作出回应。支付宝承认“默认勾选”行为“肯定是错了”“愚蠢至极”,同时支付宝表示,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是芝麻信用的生命线。

  微信官方则表示,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储存在用户的终端设备上,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同时,微信表示,尊重用户隐私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对此,公众并没有“照单全收”。支付宝到底是“愚蠢至极”还是“聪明过头”,舆论有自己的看法。有评论认为,最近某些网络平台、APP强制或变相强制用户“授权”,接受单方面提出的过多收集、应用用户信息的“服务协议”,在舆论场引发强力聚焦,要求规范、矫正的呼声相当高涨。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支付宝却顶风而为,一行小字并非“无心之失”,而是“别有用心”。

  微信的回应更是被频频“打脸”。根据我国社交媒体平台管理规定,微信需要保留通讯记录6个月,而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的回应与该规定相悖。还有网友发问:“不对聊天内容进行大数据分析,之前发布的微信年度表情难道是人工统计出来的?”

  客观地说,在大量后台强制授权、劫持用户流量、窃取个人信息的“垃圾软件”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市场上,支付宝和微信可谓“良心”产品。就上周的事件而言,无论是“默认勾选”还是“看你微信”,也都很难算是触及侵犯和泄露个人信息数据的底线。

  然而,互联网企业收集使用个人数据的底线究竟在哪里?正是这个长期以来公众无从知晓、企业拿捏不准、监管缺失滞后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甚至可以说迟迟得不到正视,导致互联网用户的疑问与不满不断积累。最终,在互联网巨头——这道被广大用户视为信息数据安全最应该有所保障的主闸门出现松动时,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情绪被点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表达。

  互联网高速发展,技术、资本与伦理在缺少法制权衡的条件下直接碰撞,结果自然是先将个人信息数据的安全放一放。然而,现代生活中没有人能拒绝互联网,用户只能在一项项“默认选项”中选择“被看看”“被广告”“被下载”“被消费”……

  随着“默认”的群体越来越庞大,需要“默认”的选项越来越多、对日常生活的渗透越来越深,公众积累的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焦虑也将越来越重。“这其实是最危险的。”有评论认为,其实用户不是不反对,而是没有说“我反对”,极有可能一个普通的事件就引发用户集体反水,形成不可估量的市场危机。

  新年第一周,手握亿级甚至十亿级用户的互联网巨头终于听到了“反对”的声音。尽管用户的“反对”并不能为企业和监管划出一条明确的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的底线,但巨头们至少应该明白,用户的忍耐是有底线的。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