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毅:“每个人心中都有执念的远方,都有自己的桃花源”

2018年01月09日16:15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犹如执念的远方,都有自己的桃花源,并试图跨越千山万水去接近,那个抵达或者不能抵达的过程就是我们的心灵史。1月7日晚,知名媒体人、《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总监卫毅携个人首部非虚构作品集《寻找桃花源》做客郑州松社书店,共同探寻人们心中的“桃花源”。

  卫毅出生于1980年广西平乐县,曾就读于兰州大学中文系,2007年为了自己“抵达远方”的执念来到北京,成为《南方人物周刊》的一名记者并历任主笔、高级主笔、采访总监。

  “工作中我采访了很多人,大脑里面充满了很多人很多故事,经历了众多不同的人生,每一个人生的故事经验都让我有所启迪和收获,也让我的情感变得立体。”卫毅说,受职务所限,所以很多采访中的主观感受、想法当时并没有得以呈现出来,所以想借这次出书把自己的人生重新过一次,在原有采访素材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写出来。

  正如卫毅所言,《寻找桃花源》书中所呈现的故事大部分都是他工作十年间所遇到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几乎涵盖了整个华语世界的各个层面,有乡村教育志愿者,比如卢安克、萧望野;也有汶川地震幸存者灾民;有的是农民工,如北京奥运工地上的建设者;还有是艺术家,比如黄永玉、张充和;更有学者、作家或编剧,比如萧红、李泽厚、刘震云,还有导演吴宇森、许鞍华,商人施永青,甚至还有李宗仁、白崇禧。

  在《寻找桃花源》中,卫毅如同一位时间的旅行者,在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中穿行,去寻找那些“寻找桃花源”的故事。这里有当下的故事,有十年前的故事,有几十年前的故事,有一百年前的故事。不同的声音在此汇集,不同的命运互相交织,为读者呈现了各种气象万千的人生,堪称一幅充满了中国人百年冷暖悲欣的立体图景。

  卫毅认为,新闻终变旧闻,但浮躁表面下的暗流里有些东西可以永恒。梳理过往,他发现自己已经和那些事黏合在了一起,他重新打理,试图寻出每个人的路,在倾听中发现人与岁月,发现虚妄、困苦、希望和尊严,这本书也是卫毅的倾听之旅,渐渐地,倾听者竟进入了自己的桃花源。而在写作中,《寻找桃花源》里不只有那些赫赫有名之人,也包括作者的家族宗亲,大太公、外曾祖父、爷爷、外公、二叔公……他们一同被书写,也证明着个人史与大历史从未割裂,这或许是历史本来的模样。

  “每个人的桃花源都不一样,桃花源也可以说是一个愿望的隐喻。小时候可能是变形金刚,长大后或许成为了好的大学,后来发现它似乎都只是一个起点,因为我们永远都在寻找有所寄托的地方。”卫毅说,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有价值的,包括对这种寻找的描述。在学者的研究和作家的虚构之外,卫毅找到了另有一个重要的维度——记者的非虚构,以此来呈现心灵史之下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和我们曾经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网易和腾讯都把年度非虚构写作奖颁给了卫毅的《白银往事》,这是一个全中国人都知道的连环杀人案,但卫毅写出了易碎新闻当中可以抗拒时间的东西,那就是对土壤、环境和里面每个人的关照,从而达到复杂真实的呈现,卫毅认为这就是非虚构写作的力量。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