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村落扶贫项目“被完工” 偷梁换柱走了样

2018年01月16日11:0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纠正“四风”不止步!山西一村落扶贫项目“被完工”偷梁换柱走了样

  “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纠正“四风”顽疾,领导干部既是组织者、监督者、推进者,更是参与者,负有重大责任,必须当好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的带头人。然而有的干部,面对报上来的假情况、假数字,不想着解决问题,只求粉饰太平。日前,在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当地纪委监委就查处了一起镇政府部分党员干部在扶贫项目上弄虚作假的问题。

  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桥头镇政府开车约半小时,就来到了当地一个叫桥沟村的村落。

  没有跟任何部门打招呼,山西省保德县纪委工作人员直接来到了项目现场,找到了当地的村民了解情况。

  为了给包括桥沟村在内的七个贫困村村民解决生活用水困难,2017年初,桥头镇政府将一个引水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项目开始实施。纪委工作人员调查发现村里的水井里并没有水,施工现场堆积的管道还未来得及铺设,可是桥头镇政府早在去年9月份就已经把竣工材料上报给了保德县脱贫攻坚指挥部。

  根据保德县纪委调查发现,截至2017年9月14日,桥头镇34个上报为竣工验收的扶贫项目中,11个项目已验收但无验收资料,23个项目均未验收,其中3个项目未实施、12个项目未完工。

  桥头镇党委书记 康智新:验收了一部分,也存在虚报这种情况,当时以为按照时间节点,十月份,正常的话,就可以完工了,所以说就上报了竣工。

  纪委工作人员:但实际上十月份完工了吗?

  桥头镇党委书记 康智新:实际上的话,没有完。

  脱贫不力怕问责 汇报材料被美化

  项目都还没有完工,老百姓还没用上水,镇政府工作人员就按“竣工验收”上报。随着纪委工作人员调查进一步深入,发现桥头镇不仅给项目的工期打了“提前量”,经过“美化”的扶贫项目材料上也是错漏百出。

  在这份桥头镇2017年度扶贫资金台账中,纪委工作人员发现桥头镇财务秘书把1173.94万元的财政资金拨款报成了2276.05万。上报时没有经过任何镇分管领导、书记,镇长审批。

  根据当地纪委调查,截至2017年11月1日,桥头镇2017年整合的1173.94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仅支出90.14万元,支出比例为7.6%。工程建设缓慢,资金沉淀问题严重。

  保德县桥头镇原镇长 赵普:因为这还是个人的虚荣心在作怪,如果说报的工程要是进度慢了,怕受到上级领导的通报啊,批评呀。

  调查发现,一些扶贫项目根本没有开工实施,就被桥头镇擅自以变更项目的方式应付交差。

  保德县纪委监察委工作人员:其中有一个项目,没有实施下去,在未经批复的情况下,把这个富硒西瓜项目,所有的项目以及资金,直接换成11个村级光伏发电站,前期土地平整项目。

  只是变换个名目,没有实施的项目就可以竣工验收了,党和政府推出的脱贫攻坚好政策就这样被偷梁换柱走了样。该去落实的项目不去落实,反过来只考虑面子不考虑实际效果,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来说,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派。导致的结果是表面上看脱贫攻坚的指标已经实施完成了,然而实际上扶贫项目背后的贫困群众并没有享受到应得的利益。

  目前,桥头镇党委书记、镇长等人因在扶贫项目中不如实汇报情况,擅自变更项目等问题受到了相应的处理。

  不打招呼奔基层 明察暗访纠作风

  这次桥头镇政府部分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之所以能被及早发现,得益于当地纪委监察委不寻常的摸底方式。

  从2017年10月下旬起,按照山西省委统一安排,保德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在各乡镇集中自查的基础上,先后派出七个监督检查组。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到现场的方式,从扶贫政策,资金,项目落实,干部作风等方面,对全县158个贫困村,790个贫困户进行了随机走访,通过发现问题,倒逼责任落实。

  为了确保走访调研的真实性,山西省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省内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结合起来。对各级党政机关调查研究作出明确规定。强调调研现场要真实,调研点和驻地要保持常态,对为了迎接调研改变环境、装修布置,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严肃问责。

  山西省纪委常委、监察委员会委员 孙京民:有的乡镇将没有实施的项目报为竣工项目,欺上瞒下虚报扶贫工作量。有的乡镇对省市县安排的专项治理工作,不安排,不部署,不落实,工作不负责任。这些都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群众满意才是制定方针,执行决策的初衷。偏离这一点,口号喊得再响也是有口无心。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