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自贸试验区各片区成绩单

2018年01月22日04:30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讯 记者站赵振杰孙静 河南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历史性地将河南推向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为河南在新时代实现持续快速良性发展,赢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搭建了面向全球的开放发展平台。

  一年来,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克难攻艰、真抓实干、创造性开展工作,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顺利,实现良好开局、取得明显成绩,很多方面走在了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

  2017年,自贸试验区工作亮点多多:组建管理机构,初步建立起体制机制;搭起“四梁八柱”,初步完成顶层设计;强化台账管理,试点任务稳步落实;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发挥产业支撑作用,开放带动程度不断提升。

  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自贸试验区新注册入驻企业23623家,注册资本3175.4亿元。入区的国内外500强企业137家。入区外资企业合计139家,合同利用外资8.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8亿美元,新设外资企业占比55%。

  2017年,郑汴洛三个片区围绕各自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三个片区各自的亮点在哪儿?积累了多少家底?一起来看这三份成绩单。

  郑州片区

  郑州片区围绕国家关于河南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认真落实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五大服务体系构建、“一次办妥”、多式联运、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主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效应逐步显现。

  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

  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市政务办牵头制定了多规合一、多评合一、以规划代立项等多个实施办法并着手实施。

  提升行政服务大厅服务效率。围绕“一次办妥”,梳理并公布事项目录清单,进一步优化由PC端、移动端无缝衔接、同步运行的郑州自贸片区云政务平台。

  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登记改革。积极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郑州片区企业获颁全省首张电子营业执照。同时,进一步提升优化“三十五证合一”办理流程,推动郑州海关与工商系统信息互联互通。

  率先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启动“政银合作直通车”,实现企业登记与金融服务“一体办”“就近办”“快速办”。

  改革创新任务大力推进

  推动256项改革创新任务落地。将105项涉及中央事权、55项涉及省级事权以及96项郑州市确定的改革事项,梳理形成256项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分解到69个省市部门,建立工作台账,强化督促落实。2017年年底前需完成的74个事项完成74项。

  复制推广123项改革试点经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商务部等有关部委及省政府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的安排部署,123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任务分解到72个部门,除不在复制推广范围或不具备复制推广条件的6个事项外,其余117个事项已全部实施。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按照分类实施原则,对于需要由片区管委会作为承办主体的51项内容,正在编制一次性告知企业审批条件和需要提交的材料;需要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正在梳理受理条件和办理标准;需要加强准入监管,严格按照条件和程序办理。

  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自贸试验区核心定位和五大体系建设,在商事制度改革、营商环境营造、多式联运、联合监管等方面梳理、总结了一批创新举措,目前已形成10个创新案例。

  特别是于去年12月21日启动的“政银合作直通车”,将企业登记注册服务窗口延伸至银行,银行一站式和全流程金融服务有机融入企业,形成企业登记与金融服务一体化新型服务模式,以及工商登记与金融服务信息共享新模式,实现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开户一站通”,在全国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银行网点代办企业登记业务、率先开展境外企业登记境外代收代办、率先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链接,在全省率先开通“一站式”全流程金融综合服务、率先出台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专享优惠政策等的1项全国首创、3项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首创、2项全省首创。

  “两体系一枢纽”建设稳步推进

  ●入驻市场主体趋优

  在已入驻的17793家企业中,区内新设立企业和区外迁入企业共14242户,占比80.0%;注册资本超亿元的企业311家,占新注册企业总数的1.7%,注册资本885亿元,占总注册资本的41.1%。在新注册的101家外资企业中,区内新设立和区外迁入外资企业70家,占比69.3%,已完成外资备案36家,占新设立外资企业的69.2%。

  ●“两体系一枢纽”建设成效显著

  多式联运体系构建方面,中欧班列(郑州)开行频次实现每周8班去程8班回程,2017年共开行501班,实现货值27.36亿美元,货重26.20万吨,已形成“境内境外双枢纽、沿途多点集疏”格局;加快推进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飞机融资租赁业务和融资租赁机构设立获得重大进展;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运量突破50万吨、客运量突破2400万人次,均居中部机场第1位。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挂牌以来,郑州片区新签约投资额19.5亿元的正商国际大厦等项目15个,签约总金额165.87亿元;新开工投资额36.5亿元的建业中心等项目11个,总投资金额346.46亿元;投资额5亿元的郑州台湾软件园研发中心等17个项目竣工投用。其中,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26个。

  ●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以经开区块为主导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56.1亿元,整车产量18.36万辆;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00.94亿元;现代物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00亿元。郑东区块集聚金融总部和高端服务业,新引进持牌类金融机构47家,均已开业运营,累计入驻金融机构292家,区块内有境内外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资本市场融资约135亿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开封片区

  开封片区自去年4月1日挂牌以来,运转高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22证合一”、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为代表的系列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百余项改革创新举措亮点纷呈,在开封片区落地生根;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印发了《实施方案》,制订了《1+N建设工作方案》,出台了33个配套文件,高标准编制完成了产业规、控规、城市设计等顶层规划;产业框架初步成型,“234”产业集群体系、“一心四谷两港”空间布局定位明晰;产业招商扎实推进,一批新产业、新项目、新业态逐步落地,入驻企业达2300多家,是挂牌前的10多倍,自贸区磁吸效应不断增强。

  开创了诸多第一

  开封片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大胆探索,砥砺前行,高强度、高效率、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在挂牌10个月以来的建设中,开封片区开创了诸多第一:成为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总理第一个视察的片区,成为河南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第一个推出典型案例的片区;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率先完成多规合一,率先启用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率先实行国地税三网融合办税;设立了全省第一家自贸区法庭和第一家自贸区银行;开出全省第一张涉外税单和单项最大数额的税款;入驻了省内注册资本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等等。

  绘就发展蓝图

  开封片区完成了以“六规五勘评”为主要内容的“多规合一”,以城乡总体规划为底规,与产业规、土地规、控规等有效衔接,将环评、能评、地勘、文勘、抗震要求纳入规划。一个区域一个规划一张蓝图,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解决不同规划自成体系、相互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为产业入驻发展提供遵循。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开封片区发展重点,谋划打造“234”产业集群体系:“2”即以文创产业和医疗旅游两大特色产业为亮点;“3”即以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三大制造业为支柱;“4”即以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四大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现实基础,将开封片区在空间上布局为“一心四谷两港”,即:中央商务中心、文创艺谷、健康乐谷、高新智造谷、创智孵化谷、国际物流港、国际商务信息港,7个功能分区形成互为依托、有机融合、富有创意的体系。

  积极构建四区联动的发展格局,近20平方公里的自贸试验区,与周边预留50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全市8个产业集聚区、11个商务“两区”创新联动发展。在自贸试验区周边的运粮河组团、开港经济带、郑汴创新创业走廊等拓展区域,重点发展与自贸区相关的产业。

  打造“放管服”开封模式

  省自贸试验区推出的唯一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出的两个典型经验、省深改办列入红榜表扬的3项创新案例,均来自于开封片区。

  一是流程最简,“多证合一”、“多证联办”卓有成效。在全国率先推出“22证合一”的基础上实行了“35证合一”,将多部门、多窗口办事压减至一个窗口,将全流程办理时限压缩为3个工作日。“22证合一”成为河南自贸试验区首个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成功案例,受到总理点赞,在国务院“放管服”电视电话会议上向全国介绍经验。

  探索形成了完备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审批、监管和服务体系,在恒大中小学等4个项目上进行试点,运行良好,进展顺利。开创性地实施区域整体评勘,环评、地勘、文勘等各类评勘由政府统一实施完成,评勘结果免费共享,每百亩建设用地上平均为投资项目免除了近百万元的费用。省“放管服”改革工作方案明确在各省辖市战略协同示范区推广开封片区承诺制,国务院自贸区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全国通报经验。

  实行“五个一”行政审批服务运行新机制,推行“五大项”提高投资建设项目效率的强制性措施和“五大项”保障性措施。实行名称自主选用、“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注册、住所集中地注册等,推行许可默认备案、信用承诺即入、证照脱钩助推制等“五大类”50条商事制度改革。

  在市场主体领域,率先建成投用以“双随机”为核心的综合监管平台,录入抽查事项清单323条,市场主体2000多个,执法人员信息447条,领取信息3万余条。推出了双随机抽查、双告知推送、双智能监察、联合监管、联合惩戒、信息互联等“三双三联”创新举措。在项目建设领域,实行了项目承诺制“1234”精准监管,在项目开工、基础建设、主体施工和项目完工4个阶段,针对各阶段风险防范点开展协同监管。

  国、地税部门在全国首创“三网融合”综合办税,国检部门推出“两证合一”改革,探索微信、视频协助办理业务,海关部门推出“互联网+海关”。目前,开封片区共形成创新点100多个。2017年5月8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开封片区,在详细了解开封片区制度创新情况后,总理称赞道:“开封既不沿海又不沿边,但通过自贸区试验照样创出了一流经验。”

  洛阳片区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成立以来,洛阳片区在行政审批、综合监管、金融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成效显著,实现良好开局。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主动对接友好城市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于去年9月18日至22日组团赴布哈拉市,进行实地考察和沟通洽谈。拟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合作:

  由市政府与其签订《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加强友好城市合作交流;由国宏投资集团与其签订《洛阳—布哈拉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投资建设1500亩的产业园;由旅发集团与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共同开发旅游酒店,开通洛阳—布哈拉包机航线,加强旅游合作;由洛阳博物馆与其签订《洛阳博物馆展览协议》,举办文物展览,加强文化交流。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

  到重点地区招商。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以及安阳、许昌、三门峡等省内城市,开展招商推介活动。

  围绕规划遴选入区项目。经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同市规划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多次调研、论证,选定符合片区发展的9个项目入区。

  加快招商项目落地。投资150亿元的银隆新能源产业项目去年8月份签约,11月实质开工,施工用房装修与文物、地质勘探等同步进行,创造了“洛阳速度”。

  切实改善营商环境

  形成洛阳特色的综合审批模式。对照455项省级权限、1494项市级权限,逐项研究,梳理权责清单、优化审批流程,交由自贸试验区统一行使;同时抽调全市30个部门业务骨干,对行政审批局16名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指导,真正做到综合审批。

  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施办法》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事中事后监管暂行办法》。目前,银隆、卓阳耀滨科技园、泰盟机械等9个项目已率先开展承诺制试点。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协调22家市直部门,制定《“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梳理出69项“证照分离”具体事项。

  成立自贸区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开展自贸区法律制度建设课题研究,拟出台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一方面,抽调市直机关业务骨干10名,遴选基层公务员7名,招聘硕士学历高层次人才10名,2017年省考招录10名公务员将于今年初到位;另一方面,借鉴上海政府首席信息官(CIO)制度,聘用中兴公司两名业务精英为首席信息官,主要负责解决“一次办妥”政务服务体系中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下一步自贸大厦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金融创新发展

  金融机构加快入驻。目前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洛阳银行、中国人寿、平安保险等15家金融机构进驻自贸试验区;首批7家类金融机构已成功落户自贸试验区,其中河南浦银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50亿元。

  出台扶持政策。出台《关于强化金融创新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洛阳片区促进金融业发展市场准入的暂行规定(草案)》。

  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在高新区金融办的基础上成立洛阳片区金融监管与服务局,出台《洛阳片区类金融市场准入及监管的暂行办法》。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借鉴台州市信用体系平台和信保基金经验,与人行洛阳中心支行合作,组建信用体系联盟领导小组,共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建立自贸试验区融资平台。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发起设立自贸试验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

  加快开放平台建设

  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决定在洛阳片区内申建综合保税区,按照“边申报、边建设、边入驻”的原则,全方位启动综保区建设,现已委托深圳规划院启动综保区控制性详规及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工作。

  加快航空口岸建设。按照“一体、两翼、一基地”的目标定位,对机场公司化改造、二期改扩建等工作制定了推进计划,下发了工作部署,全力督促落实。目前,已注册成立了洛阳北郊机场公司,向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全力推进铁路口岸建设。以中储物流公司和一拖(洛阳)物流公司为投资主体推进铁路口岸建设,探索公铁多式联运。洛阳至中亚货运班列已于去年11月6日正式开通。

  打造跨境电商平台。印发了《洛阳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接入河南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洛阳已成为除郑州以外,全省唯一每日不间断通关的市级平台;与网来云商环球信息技术(武汉)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跨境电商(河南)运营中心,设立线上海外专区,首批40家企业已上线。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