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货架被迫“智能化” 无人货架终被现实打败?

2018年01月23日14:04

来源:北京日报

  疯狂扩张终结,开放式货架被迫“智能化”

  无人货架终被现实打败?

  无人货架堪称去年零售圈里最火的业态之一,至少有50多家创业公司涌入这片蓝海,一时间风光无二。但如今,似乎一夜之间,无人货架行业开始被裁员、撤店的消息淹没。面对前期快速跑马圈地留下的“后遗症”,一些企业不得不选择收缩市场,及时止损。这场曾寄望于封闭办公空间白领高素质的“新零售”试验,终究还是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

  疯狂扩张后上演裁员风波

  最近,有关猩便利裁员、撤店的消息此起彼伏。“江苏南通也被裁员了,30名左右的物流人员(铺货补货)只剩6个人。”“北京也是一样,没给员工一个解释,猩便利快倒闭了。”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自称是北京、南通、成都、杭州等城市的猩便利被裁员工,纷纷为自己鸣不平。

  针对这些传闻,猩便利没有正面回应,但也侧面证实了撤店的消息。猩便利在官方声明中表示,外界流传的“门店关店”,是猩便利打造“便利·蜂窝”商业模式、构筑行业壁垒的必要一步,为了使其更有效地运行,公司店、架的布点,商品结构,运营管理方式等,都会进行调整、优化和迭代。

  猩便利从去年9月宣布天使轮融资开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两轮共计近5亿元融资,其无人货架的拓展速度也可以用“惊人”来形容。截至去年11月中旬,猩便利无人货架的点位数已经突破3万。但在这样的疯狂扩张中,一些点位也陷入了补货不足、难以为继的问题。

  几乎同一时间,在北京已铺设5000多个无人货架的七只考拉也被爆出裁员消息,并撤掉了一些点位。记者从七只考拉内部了解到,BD(业务拓展)部门已经裁员70%,而此前,该部门是公司里人数最多的部门,负责拓展无人货架的点位数量。

  “智能化”货架变自动售货机?

  企业斥巨资在写字楼里铺设无人货架,如今却又选择收缩业务,除了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开放式货架面临的商品丢失问题,也打破了创业者对白领高素质的幻想。

  “我们单位有一个无人货架,上架一个多月就撤柜了。”一名消费者说,“拿的人多,付款的人少,每天都要补货。”这样的现象并非个案。七只考拉内部员工告诉记者,在一些写字楼投放的无人货架面临严重的商品丢失问题,有些点位的商品几乎全部丢失,“有些员工可能以为是公司福利,但即使做出提醒,对方还是一样白吃白拿。”相比之下,投放在大公司里的无人货架丢失率相对较低。

  令人惊讶的是,由于缺乏严谨的物流系统,无人货架的商品丢失几乎是笔糊涂账。“很多情况下可能是补货人员直接顺走了,反正没有任何监控措施。”有业内人士透露,披着新零售外衣的无人货架,销售体系实际退回到了比夫妻店还随意的原始状态。

  面对残酷的现实,一些公司开始着手使用技术手段减少损耗。去年11月,七只考拉发布了第一代智能设备——考拉盒子。不同于简单的开放式货架,考拉盒子必须微信扫码才能开门,取出商品后,会通过无线射频技术自动计费,进行微信免密扣款。七只考拉创始人文朝辉日前在公司内部信中表示,公司尝试了近100个点位的考拉盒子运营,整体运营效果要远远好于开放式设备。

  据悉,果小美、京东到家Go等无人货架企业也正试图通过人脸识别、重力感应等技术减少损耗。不过,相比没有任何防盗措施的无人货架,智能化盒子虽然大大降低了商品丢失的风险,但也面临设备成本更高、耗电量更大等问题,在使用体验上也几乎接近地铁里的自动售货机。

  “无人”模式难逃高成本运营

  办公室购物的需求加上无人零售的潮流,让无人货架迅速爆红,仅去年一年的时间,累计融资额达到30亿元。

  无人货架领域也不乏巨头的身影。去年下半年开始,京东推出到家无人智能柜,阿里与美的联合推出“小卖柜”,腾讯领投每日优鲜便利购,顺丰推出无人货架“丰e足食”,饿了么推出无人货架“e点便利”。今年1月初,苏宁也宣布无人货架项目“苏宁小店Biu”正式上线,今年计划布局5万组无人货架。

  由于三四十人的小规模企业不再被无人货架行业列为目标市场,大公司密集区域成为企业争夺的主赛场,但这样的区域毕竟有限。随着巨头纷纷入局,无人货架领域也开始加速洗牌与整合。而除了解决盗损的难题,大量分散布设的货架需要频繁补货,且补货量都非常小,这非常考验无人货架的物流配送体系。因此,看似低成本的无人货架,已日渐显露出高成本运营的本来面目。

  第三方移动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 Data发布的《2017年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无人货架的三大梯队已经显现,无人货架的战场也正在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竞争愈加激烈。据白皮书分析,无人货架的行业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扩张点位数量的竞争,精细运营和逐步实现盈利才是攸关未来生存的竞争焦点。记者 马婧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