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辛:写好一个时代就能搅动每个时代的每个心灵

2018年01月30日07:51

来源:大河网

  □大河报记者游晓鹏文

  洪波摄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部电视剧《蹉跎岁月》和《孽债》轰动全国,也让它们的原著作者、编剧、上海知青文学作家叶辛广为人知。1月28日、29日,身为中国作协和上海作协副主席的叶辛做客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坛”、松社书店讲述自己的成长创作经历,活动间隙接受了大河报记者的采访。

  叶辛出生于1949年10月,是共和国同龄人,他的小说《蹉跎岁月》和《孽债》都以知青生活为背景,其中《蹉跎岁月》曾被重印十几次,主人公、上海知青柯碧舟的命运和情感经历让一代人唏嘘。叶辛的人生履历当中,也有从上海到贵州插队的十年经历,给他一生的写作定调的正是那段岁月。

  叶辛出生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时,他跟随滚滚洪流成为一名插队知青。很多知青是带着一年四季的生活用品去的,火钳、小板凳都带上了,与众不同的叶辛多带了两个严严实实的大箱子,里面装着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屠格涅夫的书来到了一个叫砂锅寨的山村。完全不同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没完没了的雾、雨以及挑不完的粪和永远吃不惯的辣椒,让所有来的年轻人不仅要过思想关、劳动关,还要过身体关、生活关。很多人用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适应这里,而对怀着文学梦的叶辛来说,单调的生活“没什么可写”才是最难过的。

  有一天挑粪休息的间隙,他打量着这个闭塞却无比美丽的小村,突然有了写作的愿望:我可以把这个没人知道的地方的生活写给外面人看呀,城里人什么时候见过喜鹊停在牛背上,见过队员可以打毛衣、纳鞋底甚至随便躺着都可以的生产队大会?他觉得生活有了色彩,有意识地把这些记下来。1970年冬天,他构思出了处女作《高高的苗岭》,这部小说1977年发表,叶辛成为崭露头角的作家。当然,叶辛的写作并不简单的是呈现知青生活,他更希望能用个体的际遇呈现一代人的命运和深刻的社会背景,无论是30多万字的成名作《蹉跎岁月》还是《孽债》莫不如此。《蹉跎岁月》在1982年被拍成电视剧,叶辛随即成为享誉全国的知青作家,后来又出版了《家教》《三年五载》《恐惧的飓风》《在醒来的土地上》等,至今笔耕不辍。

  回顾写作之路,叶辛说,他给自己定下的原则就是只去书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但他相信,只要能够写好这个时代,就一定能超越这个时代,“你看,不管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都不会写到手机,也不可能去书写21世纪的任何东西,他们只能写他们所知道的所生活的唐朝的那些人和事,但是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有人去读他们的诗。因为他们用诗歌保存了他们的时代,所以他们流露出的感触、揪心、痛苦和幸福,能够搅动不同时代的读者的心灵。写好自己的时代,是一个作者的幸事”。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