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团聚,能否甜蜜无负担?听听网约车司机、行业专家怎么说

2018年02月10日10:27

来源:大河网

  李庆琦图

  □大河报记者 端子

  A春节成了甜蜜又尴尬的负担

  这些天,所有人都是在为过年忙碌着,一方面要抓紧赶完最后的工作,同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见缝插针地买买买,置办年货。赶着网购最后的送货截止时间,程离(化名)在某宝上挑来选去,拿不定主意,为一件过年的卫衣费尽心思。这款卫衣价格不过百元左右,但它打动人的地方不是价格,而是用途。它被统称为“回家过年卫衣”,每件都印满了字,比如“别问成绩了吧”“您家孩子最棒棒”“工资保密”“我减肥我不能吃太多”“您说什么就是什么”等字样,两边袖子上印了“新春快乐”“恭喜发财”,很应景、很周到。

  其实,这款“回家过年卫衣”的主要目的是,让爱东问西问的长辈闭嘴——别问了,直接到衣服上找答案吧。“回家过年卫衣”刚好戳中了时下年轻人的痛点,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发泄无奈态度和不满情绪的方式,由此迅速走红。作为新晋网红产品,“回家过年卫衣”表达了年轻人的心声:请让我过一个安静的春节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已经参加工作、年龄超过23岁、依旧单身的年轻人来说,回家过年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既盼望能跟亲人团圆,又怕团圆,因为总会有人时不时提醒着自己的“残缺”,要接受无休止的盘问,什么“今年多大了”“有对象了吗”“可要抓紧了,阿姨给你介绍一个呗”,实在是无力招架。

  在关心别人私事的问题上,中国人通常不太有界限感。其实,若干年来一直是这样,只是,时代发展了,大家的隐私意识强了,尤其是年轻人,更不愿意在个人问题上被窥视、盘问。加之网络的普及,大家吐槽的渠道更多,反感的情绪也会被放大。

  前不久,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打电话到报社,诉说他三十多岁的女儿至今不婚,让他非常苦恼。电话沟通中能感觉到,老人与女儿已经很难心平气和地交流,女儿对抗父母的办法就是不回家,自己一个人住,以致女儿现在住哪儿,老父亲都说不清。逃避是女儿的应对模式,但是,可以想见,春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女儿即将面临的是什么?父母憋了一年的话会不会在春节7天假里倾泻而出?女儿真能穿上那样一件“过年卫衣”堵住家人的嘴吗?

  B最难面对的还是自己

  通常,对待父母亲友的“盘问”,切断沟通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第一选择。但,逃避的结果是让长辈表达的愿望更强烈。平心而论,除非个别不怀好意者,大部分还是温暖的关心。毕竟,不可能人人都跟你进行思想与灵魂的沟通,大家关心的也就是那些可见的事情,比如,男(女)朋友、结婚、生子、工资、前途,等等。

  “今年必须回家过年啊。”坐上网约车后,和司机聊起回家过年,这位来自开封的85后小伙儿小丁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也很烦,甚至很怕过年,可现在,我不怕了。”他以前在广州,随着父母年龄大了,加上原公司业务转型,他内心受挫,就选择回到家乡,毕竟郑州离家近得多,但事业开始很不顺利,尤其是回来的第一年春节,总被亲戚朋友问起收入、何时结婚之类的事,让他也很恼火,觉得家人都不理解自己,特别后悔从南方回来。后来,他用心反思了一下自己的状态。“其实我并不是怕亲戚们问,我真正害怕面对的是自己。每次被问,我最焦虑的不是我没有房子和对象的现实,而是我到底有没有能力和自信心去改变这样的现状。”他说,一味地反抗亲友本无恶意的关心,只会让人陷入负能量的状态中,说到底,自己需要战胜的是那份懦弱、懒惰。

  “人如果各方面都很顺利,其实是希望被人多问起的,正因为不顺才回避别人的关心,但越回避,家里人越担心。”小丁说,想明白这一点后,他不烦了,反而主动跟父母汇报自己的想法、工作以及婚姻规划,事无巨细地沟通,让父母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他现在郑州一家公司上班,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前景不错,而且他还有不少空余时间,这些时间以及周末都被他用来跑网约车了,总体收入也不低。父母见他有自己的规划,每天都那么充实,也就不多问了。

  小丁的反思正是很多年轻人的现状,因为亲友们的盘问往往戳中了他们内心的自我怀疑:未来的日子到底能不能过得幸福?心底有没有一个稳定的价值观?敢不敢面对自己的不完美?追根溯源,真正让人焦虑绝望的不是亲戚们的追问和攀比,而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和怀疑。这些基于对自我不接纳的对抗,会形成一种非良性循环:别人越问,自己越不耐烦,而这不耐烦又勾起对方更多的质疑,对抗必然随之升级。

  C相比外在的一切,我更在乎你是否快乐

  有一首去年就火起来的歌曲,今年再度被网友翻出来,刷遍朋友圈,叫《春节自救指南》。虽然对亲戚圈盘问进行了各种无情的戏谑,但歌曲最后还是唱道:“收起我们的分歧,团圆才是我们的话题……”

  团圆快乐才是春节的主题,团圆并非为了打探隐私。那位打电话来的老先生原本要到报社来,但年底了,他决定先回老家看望家里的亲友,女儿的事等年后再说。他回到家,一定会有不少亲友关切地问他在郑州生活得如何,以及儿女发展的情况。其实,年轻人所要承受的,父辈们依然也要面对。老人在乎女儿的婚事,一方面是在乎来自外界的亲友的询问,另一方面,在我们传统的意识中,只有孩子成家立业,父母才能安心。孩子不组建家庭,无论长到多大,都是让父母不能放心的孩子,“没人陪没人管,让人揪着心”。在年前的最后一通电话时,我能明显感受到,其实,那位老父亲最在乎的还是女儿有没有人关爱、疼惜,在乎孩子是不是过得舒心、快乐。

  记者有位朋友,某行业专家,事业有成,虽然已过四十岁,但至今未婚,他曾分享过自己与母亲沟通的细节。眼看儿子已经步入大龄岁月,母亲自然也着急,总不放过任何时间、任何机会询问儿子到底啥时候结婚。起初,朋友也采取逃避对抗的方式,后来,他坚定了自己“此生必须遇到爱情才结婚”的信念,主动与母亲沟通,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婚姻观全盘托出,一说就是几个小时。这样一连讲了三天,最后母亲说:“我再也不会过问你结婚的事了,只要你想明白了,你快乐就好。”所以,朋友可以一直坚定地按自己的心意生活,母亲看他每天忙碌而喜悦,也很开心。

  不论是平时,还是过年回家,也无论现状是否圆满,你要么下定决心改变,要么坚定自己内在的价值系统,外在的一切就会开始变得不一样。

  端子絮语

  春节,数亿人千里奔波回家,为的是大年夜的欢乐和团聚。热腾腾的饺子、欢欢喜喜的笑脸,一直是春节最美的画面。如果,见到晚辈、朋友,你开口询问的那一刻,看到的是对方的压抑与无奈,请收起询问,让对方不受打扰地享受难得的团圆;如果,你被询问的那一刻,感受到自己内在有不舒服,请提醒自己:这是我的感受,不应该让对方负责,然后,给对方一个微笑:这个问题,等我想好了,认真回答您。

  正如那首《春节自救指南》里唱的那样,“还有爱相随”,让我们这个春节的团圆温暖而融洽。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