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4个“老炮儿”给火车站送车“纸” 最高能打出十来亿元车票

2018年02月11日07:28

来源:大河网

  河南商报记者陈诗昂

  通讯员祁麟栗璋鹏

  春节临近,火车票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张小小的车票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岗位——火车票卷配送员。

  在他们眼里,每个票卷就像一捆钞票,自己虽然不戴钢盔、不挎枪,但与游走于都市银行的运钞员一样,默默无闻,重任在肩。

  【故事】

  送火车票卷

  跟运钞一样一样的

  “当当当……”2月7日上午8点,在中原铁道文化传媒公司印务分公司、一个还保留着上世纪50年代建筑风格的院落里,响起一连串悦耳的声音。

  印务分公司经理王敏介绍,这里是原来的郑州铁路局印刷厂,1949年就创办成立,承揽着郑州、武汉、西安三个局集团公司的电子客票印刷业务,并负责配送。

  9点左右,走进印务分公司票据库房,墙壁上依次悬挂着保密、互控、交接等各种管理制度,6盏防爆灯下摆放着几十捆特制的票据防伪纸。

  三名身穿蓝色制服、戴着劳保手套的职工配合默契,正从成品库往外搬运成箱的电子客票,他们就是火车票卷配送员(以下简称“送票员”)。

  库房外,一辆依维柯厢式货车早已打开后门,装有客票的箱子虽然密封有胶带,但对发往外地的箱子还要用打包机进行再加固。

  装车时,送票组长楚鸿斌和库管员单玲玲反复核对单据,生怕出一点纰漏。河南商报记者发现,就连送票的汽车也是经过改装的,整个车身没有窗户,驾驶室后面装上了防盗窗。

  【发展】

  互联网影响下

  “红票”印量逐年减少

  “一箱里面10卷票,每个票卷能打印1000张票,1箱就是1万张。”楚鸿斌对河南商报记者说。

  “人民币最大面值100元,一张广州到新疆的火车票将近1000元,1箱票卷的价值最多能达1000万元,今天需要配送185箱电子客票,承担的责任和银行运钞员不相上下。”

  10点20分,楚鸿斌和刘明杰、徐中民两名送票员坐上专车,直奔郑州火车站

  “最早印硬板票,1996年开始印‘红票’(粉红色电子客票),1997年产量达到7000万张,最鼎盛的时候一年能印两亿张。”聊起火车票,他们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这几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到火车站或代售点购票的旅客越来越少。前年,分公司的“红票”印了1.6亿张,去年只印了9000万张,今年的印量还会减少。

  “算上司机张健,我们四个‘老炮儿’的年龄加起来都200多岁了,没人换班,有票就送。”57岁的徐中民说,票据印量下降,退休的职工也多,今年春运又抽出40多人去跑车,人员相当紧张。尤其是春运期间增开售票窗口,客票印出来就得发货。

  【心声】

  “红票”越来越少

  他们的热情始终如一

  10点45分,“运票车”停靠在郑州火车站东广场。楚鸿斌戴着老花镜,拿着厚厚的托运单到中铁快运郑州站营业厅办理手续。半小时后,他又拿着厚厚的货运标签,到一站台和同事们会合。

  此时,三辆拖车上已装满了票箱,他们开始逐个往箱子上贴标签。“阳新、黄石、麻城……”河南商报记者看到,每一张标签上都印着不同的到站、编号和收货人,贴标签时不仅速度要快,更要确保到站准确无误。

  贴好了标签,车站的牵引车及时赶了过来,经地道将拖车拉送到行包库房后,楚鸿斌还要拿着单据和调度员进行再核对。忙完了这些,楚鸿斌才算稍微松了口气。离开车站,他们又驱车来到郑州客运段,送剩下的50箱“红票”。

  在该段收入科票库,进款员李娜对送票员赞不绝口:“都这么大年纪了,比我想得都周全,每次都帮我把客票在柜子里码好才走。”

  11点30分,送票员完成任务,踏上了归途。也许有一天,“红票”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被“蓝票”所代替,甚至旅客“刷脸”即可进站上车,但铁路人默默奉献的爱路情怀会始终如一。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