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大网-大河网联合报道(记者 阎乃川 莫韶华 高利国 席茜)"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就是出自豫剧电影《七品芝麻官》的经典台词。3月2日下午,在开往北京的高铁上,河南人大网、大河网记者采访了《七品芝麻官》的表演者牛得草的亲传弟子、河南省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金不换。
不上装的金不换头戴小礼帽,身穿西服,少了几分喜感,却依然能看到“芝麻官”唐知县的影子。豫剧电影《七品芝麻官》又名《唐知县审诰命》,讲述了县官唐成为民做主,斗倒权贵的故事,是一出别具风采的喜剧性清官戏,情节生动,表演风趣。
作为首次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告诉记者:"我这次的建议除了希望能够加强对地市、县级院团的扶持工作,更重要的呼吁大家要关注流派的传承。对过去老一代艺术家留下的宝贵遗产要进行挖掘整理、传承发扬,为戏曲事业做贡献。"
他说,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的特征。在戏曲传承数百年过程中,流派传承作用重大。各个剧种的戏曲流派挑起了本剧种的大梁,凝聚了一大批艺术工作者心血、团结了庞大的观众戏迷群,比如京剧梅兰芳的梅派,豫剧常香玉的常派,越剧尹桂芳的尹派……这些流派发展至今仍然饱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戏曲发展、繁荣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时至今日,在保护戏曲传承、弘扬戏曲文化的工作中,在继续发展、保护我国戏曲文化、发挥戏曲对民众的正能量方面,还有许多上升空间。为保留戏曲火种,保护中华戏曲不被时代淘汰湮灭,保护、弘扬剧种流派的抢救、挖掘、传承、传播工作是每个戏曲人都应该为之奋斗终身的事情。
如何抢救挖掘我国主要戏曲流派、传承戏曲主脉,金不换建议:
首先,他建议在各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设立"戏曲流派传承保护研究中心",建立专家研讨组,研讨对本省戏曲历史上主要的戏曲流派进行抢救、挖掘、保护、传承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本省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动员、理论等工作。
第二,抓紧进行各流派老艺术家的声(口述历史)、音(唱腔录音)、像(录像)采集工作。各流派老艺术家基本已进行耄耋之年,时间紧迫,如再不进行重点抢救记录,将留下永久的艺术遗憾和艺术断档,对保护戏曲火种具有巨大的意义。
第三,在本省主要院团开展流派创始人、主要传承人,传、帮、录工作,遴选一批优秀、有潜质的青年演员定期向老艺术家学习,继承流派主要剧目、唱腔、身段表演等,并进行大戏排演、录像记录等工作。该项目不仅限于立派的老艺术家,一些具有浓郁自身艺术特色和影响力广的老艺术家也应当列入抢救保护项目。
第四,建立全国各省戏曲流派艺术家档案库。组织有条件的专家和相关人员,为各流派创始人、主要传承人树碑立传、理论整理研究,留下宝贵的历史和理论资料。
第五,鼓励全国广电系统和新闻媒体加大对老艺术家的历史挖掘与宣传,只有流派在,戏曲的根脉就在,老艺术家的"复苏"也意味着传统、正统的戏曲主流在"苏醒"。
第六,组织相关专家,对我国戏曲艺术进行总结归纳,梳理中华戏曲艺术的程式化标准,在服装、舞美、舞台布置、导演、唱腔、音乐方面进行深入的研讨与辩证。在理论层面对戏曲的复兴与发展进行引导、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