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河南人大网联合报道(记者 莫韶华)很多人都认为高校发展首先应该保证学科课程的建设,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如何保证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加快推进“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呢?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与发展规划处处长马珺接受记者采访。
目前,一些地方的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孤岛化”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课程育人”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落实到位: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在队伍建设上,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有待提升;在人才培养上,各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高校应该保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推进高校“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
高校党委书记应担当起协同效应第一责任人。首先,需要高校党委书记严格以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衡量和完善自己,真正履行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担当起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体制机制建设第一责任人作用。
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引领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确保高校各类课程都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确保形成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合力效应。
强化课程思政的学术研究和优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课程思政”作为相对新颖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目前对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还比较薄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采用课程建设和教改课题招标立项模式,引导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深化对这一课题研究。
上级领导机关要切实加强督导考核。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高校巡视、“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和党组织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肃追责问责,真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建议
构建良性互动的政商关系事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马珺提出了六点建议。
第一要在全社会形成认同与支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共识”。这既要学术界、政策研究部门加强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又要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加强正面宣传与持续引导。
第二要逐步实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行”。用法治来充分尊重和保障私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
第三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尤其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用“企业家精神”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绩效与水平。
第四要发挥好工商联、商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与支持其在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建立内部惩戒机制,约束失信和防治腐败,指导会员企业健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多的实质性作用。
第五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夯实国有企业现代治理体制,逐步剥离国有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渠道、产业扶持、税收等方面的特殊优惠,赋予民营企业以真正的“国民待遇”,使其享受改革之春,获得自由发展机会。
第六要培养与造就一支合格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代表队伍,引导该群体走上有序的利益表达与参政议政的轨道,逐步形成多元主体的良性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