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全国人大代表陈国桢:用传统文化教育补足“精神之钙“ 提高国民素质

2023年02月01日13:1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今年大年初一,一首20字的古诗《苔》,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被支教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弹唱,唱哭了评委,感动了亿万中国人,力压同天播出的各大一线卫视春晚。我觉得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府参事、开封书画院院长陈国桢告诉大河网记者,此次参会带来的建议就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关。

  “如何持续不断弘扬传统文化,牢牢守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确确实实是值得我们深思并付诸实践的大事、要事。”陈国桢说,这几年,我们国家高度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党和政府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其实,这几年,主流媒体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国人的关注和好评。”

  陈国桢举例说,比如,自去年以来,央视综艺节目频繁刷屏,从汉字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到为你唱经典、《经典咏流传》等,制作精良、形式新颖、内容深刻,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带给观众的是知识和美的享受。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诸如失德失信、粗暴无礼等一些社会问题依旧存在,与国家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优秀传统教育缺失,导致个别人整体素质低下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全社会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抢救性灌输传统文化教育,补足精神之钙,共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进而在全世界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优秀形象。”

  基于此,陈国桢建议,“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个目标,作为一个追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延绵的精神和风骨,一直浸润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作为一名连续参加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老代表,陈国桢还关注了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切实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促进核心价值观由“软性要求”向“硬性规范”转变。

  陈国桢认为,今年1月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是中国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可以加强公共图书馆管理,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良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读书阅览权利;电影产业促进法自2017年3月1日施行后,我国电影市场高速增长、活力迸发,整个电影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和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亮点……

  “可以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确立运用法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义和重要举措,体现了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价值自信和法治自觉。”陈国桢说。


编辑:王晓颖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