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世界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2018年03月19日14:16

来源:中国网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幅内涵丰富的百花图,一首振奋人心的共赢曲。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十九大报告和中国共产党党章后,在今年中国两会上又被写入了宪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宪法序言部分增加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进一步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

各界代表和委员对此深表拥护。活跃的思维,交融的智慧,在两会会场激荡开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入宪,有利于表明中国和平发展、与各国互利共赢的决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给出的中国判断。2013年3月,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中方对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阐述在各个层面逐步延伸、不断完善,在全球范围内收获积极回应,这一理念也逐渐成为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全球治理的核心理念,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天下担当。

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入宪,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委员深有感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过去5年最重要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多次写入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决议等,从中国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研究》执行主编赵梅委员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宪法,既是对“中国威胁论”的回应,也是对“中国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有力回答。它表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与各国互利共赢的决心。

中国进出口银行云南省分行行长戴世宏代表认为,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以立法的形式使党的主张和方略成为国家意志,把党确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熔铸于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中,是中国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彰显了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国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反对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避免不公正的贸易战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影响深远。

“过去5年,中国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与各方携手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进自由包容性贸易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努力开创发展机遇、谋求发展动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商务部副部长高燕委员表示,“今年将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海关总署原副署长孙毅彪委员表示,放眼当下,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在世界经济尚未走出亚健康和弱增长的调整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并未有效解决时,我们更应坚定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互联互通,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代表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中国负责任和有担当的大国胸怀,“不仅自己要发展,还要带动其他国家的发展,让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其他国家,把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实践与大家共享,让中国方案成为世界方案,这本身就是倡导全球化健康发展、反对逆全球化的最好例证”。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委员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平台上,货物与资源的全球配置、最佳生产力的配置,使先进的生产力通过交流在全球各地同步发展,淘汰落后的产能。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进程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专程从纽约赶到日内瓦。上千人现场聆听,现场掌声雷动。汤姆森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当前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方案,为人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古特雷斯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多边主义的终极目标,也是势在必行之举。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什么在全世界广受欢迎?李保东说,因为这一重大理念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体现了中国兼济天下的历史底蕴。它回应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时代要求,彰显中国致力于合作共赢的现实担当。它继承和发展联合国宪章精神,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它契合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美好向往,凝聚了世界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委员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深层根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的外交理念,更是文化理念、价值理念,是为了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也是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了解才能理解。”云南民族大学对外合作交流处副调研员刀晓勤代表认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离不开对彼此国家语言、文化的学习。在澜湄合作“3+5合作框架”下,云南民族大学通过建设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已为湄公河五国培养了上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从增进人文交流的方面以实际行动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委员表示,面对逆全球化思潮,习近平主席适时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中华民族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精神的充分体现,以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着眼寻找世界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记者杨 迅 李伟红 杨文明)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