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的民生深意

2018年03月23日09: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瞭望|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的民生深意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调查失业率”这一指标纳入发展预期目标,这意味着政府在就业方面正在“自我加码”

  ◆ 过去我国长期统计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是通过对住户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失业率数据

  ◆ 我国失业率不会因此大幅变化

  ◆ 需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来观察这一指标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8年将把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相比较过去常出现的“登记失业率”指标,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调查失业率”这一指标纳入发展预期目标。采访中,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这意味着政府在就业方面正在“自我加码”。

  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了解,统计部门数年前就已开始在31个大城市开展城镇调查失业率调查试运行。那么,这一数据的公布会不会导致我国失业率大幅上升?答案是否定的。《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获悉,无论是摸底调研情况,还是新增就业统计,都显示我国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毛盛勇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透露,“过去连续几年我国的调查失业率都保持在5%左右,2017年底还低于5%。”他表示,“这个数据很不容易,失业水平不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比较低,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在受访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看来,中国首次设立城镇调查失业率,主要是顺应社会期待、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在淡化GDP指标的同时,要强化一些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预期指标,在度量失业指标时比过去更加科学合理。这反映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种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理念的体现,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形象,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说。

  【我国失业率不会因此大幅变化】

  城镇调查失业率口径更全、覆盖面更广,这一指标之下,中国失业率会否出现上升是市场疑问较多的关注点。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无论是摸底调研情况,还是新增就业统计,都显示我国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毛盛勇对此进一步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分析指出,我国的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在定义上与国际劳工组织标准相一致,调查失业率具有国际可比性。过去五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五年都在1300万人以上,累计超过6600万人。与此同时,农民工数量还在继续增加,就业的总体形势持续向好。

  他解释说,经济发展过程中总会有失业,有受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波动变化带来的周期性失业,有结构调整过程中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和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摩擦性失业,“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接近14亿的发展中国家,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表明就业状况比较充分。”

  受访专家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四方面因素。

  一是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毛盛勇说,中国经济由过去的高速换挡为中高速,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名列前茅。2017年底我国经济规模已达82.7万亿元,仅增量就超过8万亿元。“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再加上每年的经济增量越来越多,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也在增加。”

  二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持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比如对创业的支持,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扶持,对大学生就业的帮扶等,政策效果不断积累和显现。“尤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业者的积极性,大量的创业带动了就业。”王军说。

  三是新动能加快成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都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空间。比如网络购物的兴起,带来了新的就业模式和就业形态。

  四是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近几年来,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比重持续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提升。“服务业是就业的蓄水池。服务业快速发展提升了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吸纳的就业量在扩张。从稳就业的角度来说,现在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性有所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可以适度调低。”毛盛勇说。

  【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决策指标】

  毛盛勇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宏观经济政策通常有四大指标,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就业与增长是两大关键指标,二者相关性很强。经济增长好,企业就会扩大生产,增加投资,进而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经济不好,企业就会缩减投资,减少生产,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就会减少,失业率就会相应上升。

  更为重要的是,就业是观察民生的重要窗口。毛盛勇说,就业情况的好坏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公布调查失业率,既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也是政府统计服务社会的客观需要。各国对就业指标都高度关注,如美国每月公布的非农就业和失业率,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很大,甚至超过了经济增长的影响。

  “今年首次提出城镇调查失业率,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政府内部之前对城镇调查失业率就多有讨论。过去我国长期统计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但实事求是地说,对就业情况的反映不是很准确。”

  当然,要看到,多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对于反映我国就业状况,科学制定就业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与通过行政记录获取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方法相比,毛盛勇介绍,城镇调查失业率是通过对住户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得失业率数据,二者在调查对象、调查方法、指标含义和计算方法等方面不同。

  当前,我国就业规模大,流动人员多,16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达到9亿多,就业人口7亿多,其中农民工超过2.8亿。“我们需要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反映中国就业情况的失业率指标,为政府科学制定就业政策,学者开展就业失业问题研究,社会公众了解就业失业状况以及进行国际比较提供服务。”毛盛勇说。

  现实需要之外,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统计和发布基础已经比较扎实。国家统计局通过科学设计抽样调查方案,加强调查过程质量控制,通过手持终端设备进行联网直报,提高调查效率和数据质量,并且进行了几年的试运行。

  【为高质量发展确立新调控导向】

  把城镇调查失业率纳入年度发展目标,受访专家认为,还需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来观察这一指标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

  毛盛勇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民生改善情况是重要作用之一。中国经济现在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要看民生是否得到改善。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把城镇调查失业率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可以更好反映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民生改善情况。

  “将城镇调查失业率纳入发展预期目标,使得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更加完善。就业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核心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统计和发布,可以更好地引导各级政府在关注数量之外,更加关注结构。”王军指出,适应高质量发展,统计部门研究建立全面客观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统计体系尤为重要。设立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正是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新参考。

  “就业除了看总量,还可观察结构。总量上有时矛盾可能并不大,但结构性矛盾可能比较突出。”毛盛勇指出,比如传统行业面临去产能需要,就业压力就可能比较大;有些地区重化工业比重较高,去产能任务较重,失业率就可能比较高。

  不仅如此,城镇调查失业率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结构变化特别是产业结构变化和劳动力的匹配程度。目前,市场上反映高技术人才、高级技工比较短缺,正是因为我国的制造业在不断升级,对这一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再比如有些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实际上也反映出市场的供需错配,人才培养结构不能很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城镇调查失业率对于观察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结构问题,也具有参考价值。”毛盛勇说。(刊于《瞭望》2018年第12期 记者 王仁贵)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