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新建夔州博物馆 展三峡人文历史积淀

2018年03月24日1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3月24日电 (蒋青琳)从巍峨的三峡之巅到幽深的长江河谷,从远古13万年前到近现代,从简陋的石器到精美的青铜器,文明的足迹趟过奉节这片巴楚交融的土地。

  24日,记者来到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奉节县夔州博物馆探访,该馆历时8年打造,是展示三峡人文历史的新窗口。

图为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陈超 摄

  历史文物:峡江地区部分文物首次亮相

  奉节是一座古城,已有2300多年历史。历史上长期为郡、州、府治地,在此曾有过“刘备托孤”、李白“朝辞白帝”等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名迹。

  记者步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铜质浮雕,画面为夔门、赤甲山与瞿塘峡共同组成的“三峡之巅”。

  “展厅以奉节历史为主线,共3个展厅9个单元、500多件展品,展厅面积2000余平方米。”夔州博物馆馆长雷庭军说,该馆采取新通史的布展方式,选取峡江地区上游部分历史上的重要节点进行展示,其中绝大多数文物是首次与市民见面。

  展厅中,一套组合青铜器引起众人注意。雷庭军说,组合青铜器具有典型楚式风格,是目前三峡地区出土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鼎,于2005年在奉节县老县城遗址上被挖掘。

  展馆内,最“老”的物件要属远古13万年前的象牙刻画。它被誉为“世界最早人为创作艺术品”。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教授曾在奉节县云雾乡兴隆洞内考古发掘出13万年前人类右下第3臼齿化石1枚,2根剑齿象的门齿化石,以及旧石器时代所用的刀、斧、石制乐器等,这些化石、石器等都能佐证,奉节是人类早期发源地之一,且古人类的活动始终未中断。

  诗词文化:4464首咏夔州诗歌可线上查询

  “历代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陈子昂、陆游、苏轼等742名诗人在奉节或为官、为寓居、或游历期间共计创作有咏奉节的诗歌4464首。”据重庆市奉节县文化委主任潘万山介绍,“诗仙”李白,曾被流放夜郎,在奉节时听到特赦的消息,于是便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千古绝唱。“诗圣”杜甫《登高》,却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蛰居奉节1年零10个月,写下“夔州诗”430多首,为现存“杜诗”的近三分之一。“诗豪”刘禹锡则是采集民歌《竹枝词》,把“三峡”搬上中国文坛。

  “中国是诗的国度,奉节是诗的故园。”雷庭军透露,为充分展示历代诗人在奉节留下的诗词足迹,夔州博物馆建有专门的“诗词巅峰”单元。目前该馆物馆采用VCR、配乐、朗诵等多媒体方式,对精选的4000余首古诗进行呈现,观众可以按照朝代、诗人等进行分类点播,彰显出奉节的诗词文化特质。

图为夔州博物馆展厅。 陈超 摄

  军事地理:重现“抗蒙山城”雄魄景象

  抗蒙山城是南宋时期军民在四川制置司境内修筑的用以抗击防御蒙古军队入侵的数十座山城。1242年,时任兵部侍郎、重庆知府余玠为抵抗蒙军,修筑成了一套完善的山城防御体系,抵御了蒙军攻势,延长了南宋王朝的统治。奉节白帝城作为当时四川“八柱”之一,是南宋抗击蒙古军队的军事重镇,留下大量的历史文物古迹。

  “在抗战和解放时期的奉节历史单元,我们将考古发掘出的南宋抗蒙山城兵器,包括一些宋军的枪支、15枚火炮等进行展出。”雷庭军称,带有战争痕迹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进一步明确了奉节“连环城”“城中城”“城外城”的空间布局,揭露了南宋城防设施,南宋铁雷的发现更是为宋元战争时期冷热兵器共存提供了实物证据,为研究中国火药史、火器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悉,夔州博物馆开馆仅3个月,目前已接待游客五万余人。下一步,夔州博物馆周围将打造形成夔州古建筑群,大成殿、鲍公馆、观音洞、耀奎塔等文物点将同期进行陈列布展。当地将形成古建筑和古文化展示园区,面向游客免费开放。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