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染红娄山关

2018年04月11日07:51

来源:河南日报

  □张存元

  在去贵州的旅途中,我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娄山关。这个情结,源于毛泽东同志的词《忆秦娥·娄山关》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

  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与桐梓交界处,雄踞于黔北大娄山脉的主峰,是贵州通往四川的险关要道。《贵州通志》说,娄山关“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川黔公路从中盘旋而过,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真正使娄山关名扬天下的,还是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抢夺娄山关的战斗。

  登上海拔1400多米的娄山关,极目远眺,千峰万仞,绝壁峭立,漫山遍野的林木、草藤墨染似的油光碧绿。娄山关是绿色的,更是红色的,绿色是山林,红色是历史,是红军将士血染的风采。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议之后,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到达川、滇、黔边界,意欲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国民党蒋介石察觉红军的意图后,调集川、滇、黔国民党军队实施“合围”,妄图歼灭中央红军于长江之南。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毛泽东出其不意地令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抢夺娄山关,南下重占遵义城。

  1935年2月24日,中革军委令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率部抢夺娄山关。25日上午,拉开了娄山关战斗的帷幕,第十三团在团长彭雪枫率领下向娄山关进军。娄山关守敌是国民党黔军王家烈的精锐之师。关口西侧是悬崖,东侧是陡峭的制高点——点金山,中间唯一的隘口,守敌早已戒备森严。面对严峻的形势,团长彭雪枫当机立断,令大部兵力从正面佯攻,以牵制守敌。他亲率部分精锐攀悬崖登峭壁,迂回到点金山侧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点金山守敌,迅速占领了制高点。之后,全团官兵冒着枪林弹雨从正侧两面同时发起强攻,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黄昏时分,十三团抢占了整个关口。

  次日拂晓,贵州军阀王家烈为夺回失去的关口,调集6个团的兵力疯狂反扑。敌军沿公路向关口发起集团式冲锋,十二团政委钟赤兵和十三团团长彭雪枫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反扑。在指挥战斗中,钟赤兵左腿中弹,他坚持不下火线,爬着指挥战斗。在红三军团四个团前后夹击、左右包抄的攻击下,王家烈的“双枪兵”全线崩溃,退至关口以南。中央红军乘胜向遵义方向展开了追歼战,于2月28日重占遵义城。

  娄山关大捷,重创黔军王家烈的8个团和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两个师,共毙、伤、俘敌军5000余人。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为中央红军三渡、四渡赤水继续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胜利战绩来之不易,红三军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央红军重返遵义后,彭德怀在写给中革军委的报告中说:“三军团在娄山关战斗中,减员很多。现在4个团中只有一个团能维持原来编制,每连也只有五六十人。其余各团,每连仅编四五个班,只有大量补员才能维持4个团的编制。”报告中还说:“指战员伤亡惨重,十团参谋长钟伟剑及6位营长牺牲,两位团长、一位政委受重伤……”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到,红三军团在夺取娄山关的战斗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众多红军指战员长眠在雄关险道上。

  资料记述,娄山关战斗尚未结束,毛泽东于黄昏时分登临阵地察看,当时战场还未打扫,残阳和硝烟笼罩着山坡。当他获悉十二团政委钟赤兵的一条腿被炮弹炸伤致残时,心情沉痛地对随从人员说:“应该在娄山关立个石碑,刻上‘钟赤兵在此失腿一只’……”毛泽东察看战场后感慨不已,重返遵义后用悲凉、壮美的词语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站在“娄山关战斗纪念碑”前,碑基正面,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红色大字。背面为描绘红军抢占娄山关的汉白玉浮雕,画面气势雄劲,栩栩如生。驻足碑前,遥想当年红军将领彭雪枫、钟赤兵率部斩关夺隘的英雄气概,不禁肃然起敬,感慨系之,遂作《七律·娄山关忆彭雪枫、钟赤兵将军》:

  贵川锁钥无双道,独有娄山一线通。劲旅越关情紧迫,黔军死守气汹汹。彭钟率部夺天险,将士强攻破敌戎。

  碧血染红云间路,伟人挥笔赞英雄。

编辑:杨剑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