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中的第一书记】曹地:让党员带着乡亲致富

2018年04月13日07:19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记者周青莎

  “最近天天都有人来找我谈合作。”4月9日,虞城县杜集镇史桥村村民孟凡生站在自己的羊肚菌种植大棚里自豪地说。

  进入4月,老孟今年最忙的时候开始了。“羊肚菌的采摘期到了,前天刚发了一批货到贵州。”曾经是贫困户,如今是致富能人,68岁的孟凡生干劲十足。去年试种一亩多羊肚菌成功后,今年他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2亩,每亩能带来1万元纯收入。“要不是曹书记引进致富信息,帮我出去学技术,哪敢想有今天啊!”

  老孟感谢的人叫曹地,是2015年商丘市广播电视台派到史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史桥村有610户,2300人,耕地面积近3000亩,常年种植小麦、玉米等,是贫困村,也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想脱贫,必须要有坚强的党组织和经济领头人。”了解村里的情况后,曹地很快理出了工作思路:在党员中培养经济能人,在经济能人中发展党员,让党员来带动乡亲脱贫致富。

  在第一蛋鸭养殖基地,五保户王文信说起现在的生活笑容满面,“去年我开始在这儿打工,每个月3000元的工资,年底还有1000元分红。”“企业+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使王文信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越来越多。

  曹地动员在外创业成功的村民返乡发展,帮助他们协调土地、筹集资金,组织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到这些经济能人的企业打工。第二蛋鸭基地老板雍显亮说:“我在常州20多年,如今回到家乡干心里更踏实,既能照顾家人,经营成本也比在外地低。”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十分感慨。以前村里打牌、告状的多,现在没有闲人,男女老少都在忙着找活干。村里有养殖蛋鸭基地200亩,油用芍药基地500亩;新修了10多公里的水泥路,漂亮的绿化带随路延伸到家门口;40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上凉亭、花坛错落有致,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小学的危房变成了三层楼房;2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不仅安排几十名贫困人口就业,还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村里贫困户从136户287人减少到现在的8户17人。

  去年,村里的五保老人搬进了专门为他们建的新房,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定期上门体检。说起曹地,老人们赞不绝口,“曹书记整天吃住在村里,我们有啥难处都找他,感谢党派来好干部,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曹地感言

  和所有第一书记一样,我置身于脱贫攻坚这一新时代的宏大事业,跟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奋斗,感知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使命感油然而生。共产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工作中苦、累甚至委屈是有的,但每当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改动的这首诗,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编辑:杨剑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