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间投资纪实之四:厚植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

2018年04月13日07:45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记者董学彦 通讯员王烜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前行……近年来,许昌民营经济创造了发展奇迹,演绎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

  6家民企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百亿元,9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全市拥有60多个国字号生产基地。森源、黄河、众品……一个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传奇:他们敢于壮士断腕,浴火重生;他们不断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春,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范。

  许昌缘何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沃土?许昌的民营经济有着怎样的成长“密码”?我们来到许昌,走进民企,感受民营经济的“许昌力量”。

  视民营经济为“发展之根”

  民营经济是许昌经济的中流砥柱,创造了许昌80%以上的经济总量,也赋予许昌这座城市一种积极向上、创业奋斗的独特气质。许昌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将其视为许昌发展的根基。

  2016年6月,许昌市召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高规格民营企业家大会,表明集中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坚强信心。许昌市市长胡五岳说,我们向民营企业家们表明,党委政府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全力呵护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

  对民营经济的呵护,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的真心和信任,更体现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真金白银的扶持。针对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难的难题,许昌市设立了总规模8.43亿元的企业发展互助资金,累计调贷257笔、68亿元,帮助230家企业化解了财务风险;针对民企发展难关,政府支持开拓市场、搞好金融服务、推动创新发展、做强人才支撑、优化服务环境等38项具体措施相继出台。

  打造放心投资的“创业天堂”

  信心比黄金宝贵。森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楚金甫所说的许昌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来源于党委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内生动力。近年来,许昌市委、市政府持续优化市场环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为企业家保驾护航,把许昌打造为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的“创业天堂”。

  楚金甫对当地政府的贴心服务感触颇深。两年前,他曾遇到一件烦心事:公司从老城区搬到产业集聚区,距离员工居住区10公里。每天早晚,7000多名员工集中上下班,交通安全隐患很大。为此,楚金甫拨通了时任长葛市委书记、现为许昌市副市长刘胜利的电话,希望市里能协调土地建职工宿舍。

  让他感动的是,刘胜利马上就赶到了森源集团,现场讨论解决方案。不久,长葛市放弃了一个房地产项目,拿出380亩地,为森源职工兴建新居。

  为更好地打造服务型政府,许昌市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上持续发力,一项项新的改革措施不断推出。

  ——以“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为目标,全面推行政府“三个一”服务,实现工商登记“零见面、零跑腿、零成本”。

  ——实行重点企业(项目)“直通车”“一表通”和模拟审批服务,行政审批办理时限缩减62.2%。

  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一项项新制度,清晰地显示出了市委、市政府的自身定位:民营经济的“守夜人”“搭台者”和“清障手”。

  引领企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为了推动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民营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许昌市近年来频出大手笔。重奖科技功臣和优秀创新型企业,实施“许昌英才计划”,设立15亿元许昌英才基金等,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举措。

  近年来,许昌市累计拿出2亿元资金,重奖科技功臣和优秀创新型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比在90%以上;去年,首批16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和59名高层次人才获得3299万元的英才基金支持。

  万里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在“许昌英才计划”支持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郑健龙与公司牵手,获得了30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公司常年合作的团队中有博导20多位、博士100多位。在“英才”带动下,该公司生产的中央护栏清洗车占据了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

  政企同频共振,使许昌的民营企业不断演绎传奇。新的生产模式在崛起,新的商业业态在涌现,一批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冠军相继诞生。

编辑:杨剑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