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企业家作家榜发布 吴晓波马化腾王健林上榜

2018年04月13日14:11

来源:华西都市报

0

1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大星文化、作家榜阅读APP

今日重磅发布

当企业家成了明星学者

“企业家作家榜”彰显知行合一的价值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大星文化、作家榜阅读APP重磅发布的第12届作家榜,4月13日推出“企业家作家榜”,资深财经作家吴晓波以600万元版税,再次位列榜首。这也是自第10届作家榜开始推出“企业家作家榜”以来,吴晓波连续三届蝉联第一。而商界名流中的“网红”俞敏洪、罗振宇、马化腾、周鸿祎、王健林、刘强东、华杉等皆榜上有名。

  作家榜母公司大星文化创始人吴怀尧对此分析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不再是一个社会群体,因为所有人都是知识分子,都比过去的知识分子有知识。这时候,他们对过去由‘知识分子’专供的知识不满意了,他们要撸起袖子自己干,自己生产知识。这就是今天的企业家知识分子。”

吴怀尧说,在现代社会中,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有其人情练达、见识超群之处。他们的经验和心得,他们的阅读与思考,是值得年轻人阅读学习的。尤其是在当今,创业精神被广泛接受,年轻人也梦想着能在商界干出一番事业,成功企业家的心得和经验,至少可以给年轻人带来有益的启发。”

  从上榜作品可以看出,商界人士写的书,并不局限于自传、创业史或致富经,而是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思想、文化内涵。比如上榜的作品有吴晓波的《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这种经济史著作,有李开复的人生哲学书《向死而生》,以及《罗辑思维》《智能革命》《分享经济》等与当下社会脉搏跳动紧密连接的作品。此外,还有《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这种企业家对传统国学的经典诠释。     

  从本届“企业家作家榜”的上榜版税来看,可能并不算巨额数字,但意义却不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企业家作家榜”三冠王吴晓波:

我会保持我的独立性

2

“岛主”吴晓波受欢迎是有原因的

  连续三届蝉联“企业家作家榜”第一,既是财经作家又是企业家的吴晓波,强势彰显了他在读者群中的号召实力。吴晓波涉足的领域包括图书出版、新媒体运营、定制酒等,还有固定投资楼市的习惯,而近年来,吴晓波又开始扮演风险投资人的角色。

  事实上,吴晓波更早的一个身份是岛主——他是浙江最早“买岛屿”的一批人。1998年,千岛湖有一批岛屿对外出售50年租赁权,时年30岁的吴晓波买下了其中一个小岛。千岛湖共有1000多个岛屿,吴晓波买下的是其中一个面积140多亩的半岛。

  吴晓波说,他不会去讨好、迎合任何集团、任何个人,“我会保持我的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也滋养和保护了他的财经写作。而且,他的财经作品融入了不少哲学、文学、历史的知识,显示出足够的人文情怀。4月12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专访到中国作家榜之“企业家作家榜”三冠王吴晓波。 

/关于人格与写作/

前提是财富独立,内容要与众不同

  华西都市报:您的写作开创了一条将经济、历史、新闻、非虚构文学、哲学等进行综合的财经写作之路,而且深受欢迎。对于写作与财富的关系,您的理解和感受应该非常深。请分享一下您的思考。

  吴晓波:在商业社会中,做为一名财经作家或者知识分子,你要保持你的思想、你的写作、你的人格独立,财富独立是必要的前提。你应该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抵抗住所有机构、集团、组织的各种各样的诱惑,才可以发出独立的声音。所以我觉得,理财能力,其实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所有人的一个基础能力。

  华西都市报:近些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很多财经题材的写手,也有一些财经红人,但点击率很高的财经文章,未必都能留得下来。您的文章却能保持高水准,又能在网上有很高的关注度。您有何秘诀?

  吴晓波:绝大部分的文字,都是速朽的,其中散漫的文字可能比时代速朽得还要更快。在网络平台,可以在阅读体验如文章的格式、文字甚至题材上去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但最后还是需要在内容上增加一些与众不同、不那么速朽的内容,才能够被历史留存下来。

  华西都市报:写作需要情感、激情、诗意的部分比较多,但商业活动则更多是权衡、理性考量,以及精算、数据分析,这是差别挺大的两种思维模式。这两种您都能驾驭得好,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吴晓波:这可能还是和我的职业经历有关,我在学校学的是文科,复旦的新闻系,写诗歌、喜欢激情感性的东西。毕业之后到媒体工作,跑的是工业口线,天天跑企业,企业做决策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就必须用数据说话、必须理性。

/关于角色与定位/

不要把目标和路径搞混就行了

  华西都市报:2018年有一个风潮,就是大学教授、财经作家在网上开课,尤其是音频节目,非常受年轻人欢迎,其中就包括您的“每天听见吴晓波”。许多人为这种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方式点赞,不过,也有人认为听别人讲还是代替不了自己读书。对此您怎么看?

  吴晓波:我记得很多年前有过一场讨论,是关于多读书是否能够代替思辨,当然是不能,但是你多读书能够帮你在思辨上更有深度、更有效率。同样,碎片化的方式,也不能够代替深度学习。你的专业能力,必须要依靠自己深入钻研,才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碎片化方式,作为一种工具,可以提高执行你自己终身学习的效率。分清楚什么是目标,什么是路径,不要搞混就可以。

  华西都市报:您以财经写作为根基,为源头,进行了多方位的尝试,涉入众多具体的商业活动。在种种角色之中,作家是位居怎样的一个角色位置?

  吴晓波:本质上,我觉得我一直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一个写作的人,从我写书、做出版开始,方向都是很一致的,就是财经写作。今天其他的比如创业、投资,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甚至吴晓波频道创立的时候,最初的想法,也是出于文字的载体变化了,我停掉了其他网站的专栏,统一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到今天为止,在财经研究和写作的周围,衍生出来了非常多的角色,大部分都不是最初计划内的,我们也在不断试错、迭代,围绕在财经写作这个中心周围。

  华西都市报:您是一名财经作家,跟很多卓越的企业家打交道,对经商这项活动,深有观察。而且您本人也参与企业管理。那么对你来说,到底什么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吴晓波:德鲁克讲过,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什么,是创新,具体一点是创造消费者、生产出产品去满足这个社会未被满足的需求。我认为他讲得很对。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企业家如何“讲透”孙子兵法?

独家专访华杉:

写作是更高级的阅读

3

华杉和他的《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在出书的企业家、商界人士中,华杉的路数非常特别,他阐释的往往是国学经典。数年前,华杉就开始了经典阐释型写作,至今已出版有《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华杉讲透论语》《华杉讲透孟子》,即将出版《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的经典解读型写作,也得到读者追捧,他已连续三届荣登中国作家榜“企业家作家榜”。作家榜母公司大星文化创始人吴怀尧说:“华杉对国学经典的精彩解读,是知行合一式的心得感悟,比起一般纯学术解读更接地气,在写作手法上也更通俗易懂,年轻人容易接受理解,我认为价值非凡,具有标杆意义,至少能流传一百年。”

  一名商业领域的成功企业家,为什么如此痴迷诠释国学经典?他有什么独特之处获得读者的认同?在发榜之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华杉。

/所谓“讲透”/

“对前人思想足够尊敬,忠实继承”

  出生于1971年的贵州人华杉,大学是在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读内燃机专业,但他对汽车发动机并没有太多兴趣,而是醉心于读经史子集,兵书战策。武经七书都是那时候读的,对《孙子兵法》《吴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这三本,他尤为喜欢。华杉说:“《资治通鉴》我前后读了三遍。现在不是讲大数据吗,历史就是大数据,当你对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人和事都熟悉,你就掌握了历史的大数据,融会贯通,就能知道孙子和一代代文臣武将的生存环境和思维方式,才能真正读懂孙子兵法,讲透孙子兵法。”

  在《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中,华杉通过155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同时援引《孙子兵法》的传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注解。华杉的讲解,通俗流畅,而且他善于讲故事,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更是讲得令人身临其境。他还对《孙子兵法》的普遍误读、误解,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作家榜创始人吴怀尧说,华杉的解读,“是当之无愧的开智之书。”

  在图书市场上,讲孙子兵法的书并不少见,而华杉的书却能脱颖而出。华杉认为,最主要的特点在于他“对前人思想的足够尊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一书充分利用了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的思想成果,“忠实继承了曹操、杜佑、杜牧、梅尧臣等注家的解说和战例讲解,当然在他们各自解说不一样的地方进行了比对和采信,这是本书的新价值。同时我又结合近现代最准确、最权威的白话文译本,郭化若的译本,确保对孙子兵法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讲透。”

  华杉说,自己之所以“‘大言不惭’用‘讲透’做书名,不是我的水平高,是我的态度端正,对古人没有‘胜心’。我没有想要胜过古人,非要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而是忠实继承。”

/关于“著书”/

“跟企业经营工作完全是一回事”

  通过解读孙子兵法,华杉自己也受益良多,甚至直接被他活学活用到经商之道中,“比如兵法的基本原则:压倒性的投入。要想成功,就要压倒性的投入。兵法讲的道理,就是没有什么‘兵法’,付出时间、汗水、金钱和努力多的,就会胜过付出少的。”

  解读经典,写作经典与管理企业,对于华杉来说是高度统一的。“我的书有明确的范围,主要是儒家、兵法和历史,这都是关于自我修养、学习、领导力和战略的,所以和我的企业经营工作完全是一件事,也是我和客户沟通最多的内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写作本身就是我的工作。另外,我还有《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和正在写的《华与华方法》等书,那就更是我的专业著作了。”

  对于知识音频化风潮,华杉有非常敏锐的感应。他认为,“音频是未来,是人类学的宏大叙事,要放在一万年的时间长度去看,是一个语言学问题。在语言中,口语居于首要地位,而文字是从属于口语的。语音是语言的首要属性。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书成为知识的符号。进入互联网世纪,人类正在重返前文字时代,口语时代,文字的地位重新下降,知识分子识字越来越少,写字更加不会。罗振宇们对人类的全部知识,重新进行音频生产,这是互联网世纪新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语言是人类的第一技术,而语音技术,以及把一切技术语音化,就是现在最大的产业。我的书也会音频化。”

/凡事彻底/

“希望能理解整个人类历史和文明”

  华杉崇尚“凡事彻底”的精神,把平凡的事做彻底,做到不平凡。他的公司每周一早上全公司一起大扫除,“就是强调这种凡事彻底的精神。”作为一家公司的老总,工作繁忙,但是观察他的微博,会发现他很多都是在分享读书心得。

  华杉说:“读书本身就是生活,就是生命的目的。就像有人要完成7+2(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点的极限探险活动),才不枉此生。对于我来说,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理解整个人类历史和文明,所以我投入大量的时间读书。至于写作,注解经典,写作本身是更高级的阅读,更高级的思考。一本书如果只读过一遍,那就等于没读,一定是三遍以上,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段读。如果人过中年之后,阅历丰富,再把从年轻时一直反复阅读的书,写一遍笔记,那是更加知行合一了。再加上自己有一点写作才能,笔记能出版成为畅销书,那是一举两得。”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编辑:娄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