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河南人·致敬劳动者】铁路养护工陈泽:伴着火车汽笛声入睡心里才踏实

2018年05月01日10:57

来源:大河网

  【开栏的话】

  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当我们都在休息、游玩,享受愉快假期之时,其实还有一些人依然坚守在一线岗位,为社会正常运转而辛勤劳动,是他们用智慧以及勤劳的双手,为这个世界涂上绚丽的色彩!他们劳动的身影,是我们镜头中最美的风景,他们是最美的河南人。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大河网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向一线辛勤工作的劳动者致敬!

陈泽在目测铁轨是校正平衡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处于深山的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月山工务段孔庄线路工区,对于陈泽来说,是一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地方。出生在孔庄,并在孔庄长大的他,5岁那年离开孔庄20年后,2003年7月,25岁的他回到了孔庄养路工区,一呆就是15年。

4月27日,陈泽和工友工作画面

  15年间,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已经步入中年,成为孔庄线路工区的工长,承担起保证铁路安全畅通的重任。

  处于大山深处的孔庄站,是太原至焦作铁路中的一个四等小站。小站三面环山,一面临沟,远离城镇,荒无人烟,至今不通公路,生活环境极为恶劣。

焊接钢轨

  陈泽是一名不折不扣地“铁三代”。姥爷是南京人,1960年太焦铁路开通后,从太原来到处于大山深处的孔庄站工作,一直到1997年在孔庄退休。姥爷那本服务证至今还完好地保存他们家里。陈泽的父母也都是铁路职工。

  1978年,陈泽在孔庄出生,直到5岁那年,母亲在晋城找到了工作后,才随母亲走出了大山。

  长大成人的陈泽后来当兵入伍,退伍后到了铁路工作。或许是孔庄那种情结所在,2003年7月,一起工作的李泽亮要到孔庄担任工长,问陈泽愿意不愿意回去,他二话没说,扛着行李就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

  陈泽所在的养路工区,主要负责养护17公里铁路,17公里铁路全部在山里的洞里和桥上。山区铁路的特点就是弯道多、坡度大。作为一条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这里每天行驶的都是5000吨的运煤火车,一天有70多对,铁路稍有点问题,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作为养护铁路的养路人,陈泽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对管辖的设备检查养护,保证铁道上直线地段的钢轨处于平直状态,弯道地段的钢轨圆顺,标准以毫米计算,为在铁路上行驶的火车提供平坦畅通的大道。

  只不过要养护孔庄的铁路,并非易事。

  孔庄养路工区养护的铁路有17公里,但这17公里铁路基本上都是弯道,直线地段只有1.6公里,而且坡大,几千吨的火车在弯弯曲曲的铁道上蛇形,钻洞过桥,铁道上面的钢轨、枕木损坏程度极快,几何尺寸变化快。一旦超出标准,就会影响到火车行驶安全。

  刚到孔庄的陈泽,担任的是孔庄养路工区的班长。每天要带领职工去养护基本上都是小半径曲线,桥隧相连的铁路。

  回想起刚到孔庄养路铁路的事,陈泽说,那时候真难。

  在工长李泽亮的带领下,陈泽和工友们每天早出晚归,全身心扑在铁路上。每天扛着几十斤的工具走在铁道上,从班组到工地,干完活再走回班组,每天近10公里的路程,繁重体力劳动,生活环境闭塞、工作单调。就在这样的条件中,陈泽都没有打退堂鼓。

  2009年的夏天,陈泽的双手和双脚患上了不知名的皮肤病,手心和脚心满是脓包,一用力就到处是浓血,走路一瘸一拐,带着手套作业时手鲜血淋淋。那段时间,正逢班组对设备大整治,异常繁忙,陈泽趁着回家休息到医院进行简单检查,但没找不到原因,之后就又一股脑的扎进了工区。当时的车间党支部书记看到他满是脓血的手脚,强行放假,帮他联系好医院,才算是把他“赶出”了孔庄。

  2015年2月,陈泽从李泽亮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像老一代养路人一样,每天扎在线路上,精心养护着设备。他说:“老一辈孔庄养路人靠汗水保证安全,我们不仅要靠汗水,还要靠管理,养出安全优质的设备,创造一流的业绩,才能担负起兴路强国的使命。”

  寂静的孔庄车站,除了每隔10分钟就轰隆隆驶过的火车鸣笛声,没有其他声音,陈泽说,他初到孔庄的那几晚根本无法入睡。然而现在,这响起的鸣笛声,对于他来说,却是最动听的催眠曲,最想听到的声音。

  “因为只要有火车不停驶过,有鸣笛声,就证明我们养护的铁路没有问题。如果突然听不到火车声音了,我的心都揪得紧紧的,只怕哪里的铁路不好了。”陈泽说。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