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了不到一年 武术小丫连拿三个滑板冠军

2018年05月05日09:03

来源:大河网

  娄佳怡在训练中受访者供图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玮皓

  武术小丫,跨界玩起滑板

  滑板作为一种舶来运动,在国内一直依靠民间力量推动,跟省队、国家队这种专业运动队自然沾不上边。在滑板项目入选东京奥运会后,为了在这一新兴项目上争金夺银,从国家层面开始行动。据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一部主任、中国轮滑协会秘书长黄强介绍,中国滑板运动的改革措施频频、整个项目正在从过去非主流、边缘化的状态向主流靠近。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也给滑板运动定下了奥运争光和普及发展的双重基调。滑板运动的推广也需要一个积极的价值导向,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给滑板的评价是,“滑板是一项张扬个性、培养血性且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通过宣传普及,可发展成为打造国民精神的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由于不少职业滑手自身有商业合同,与国家现行体制存在矛盾,因此吸收市场化培养的优秀滑板人才只能是辅助手段,“跨界选材”是未来国家队构成的重要举措。去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专程到河南少林塔沟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进行了滑板、攀岩、冲浪、小轮车4个项目的选拔。由于武术学员在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速度、平衡等多方面的能力上有较高水平,这给他们的转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平板支撑、往返跑、负重站蹲起、平衡能力……经过十余项测试,未满15岁的小丫娄佳怡与20多名同学被选进了滑板项目。当时娄佳怡已在塔沟武校学了两年武术套路,“武术比赛非常多,通过比赛可以不断地晋级,希望能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她的梦想很简单。

  来自新乡获嘉县农村的娄佳怡从来没有见过滑板,面对进入滑板集训队的机会,她没有犹豫,“去尝试一下也好,不行的话再回来”。

  进步飞速,受伤是家常便饭

  就这样,来自天南海北的几百名学员进入国家滑板集训队。河南队、南京队、上海队集中在北京。上海是滑板文化最发达、商业最成熟的城市,队员中有不少都曾是战绩赫赫的职业滑手。

  与之相比,娄佳怡的队友们则是练蹦床、杂技、体操、武术出身的,滑板是零基础学起,唯一的优势是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吃得了苦,同时可塑性很强。

  先从基本动作学起,上板、滑行、绕障碍……“我刚开始觉得并不太难,上手还算挺快的。”娄佳怡说,在集训队,每天8点开始训练,至少训练8个小时,凭借武术运动员优秀的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这些新手的进步非常迅速,而娄佳怡的进步让教练感到吃惊。

  1个月后,娄佳怡就开始进入碗池训练。“要站在一边跃下,然后从另外一边腾起,碗池最高地方有4米多,一开始还是挺恐惧的。”娄佳怡说,在碗池中滑行重心一直在变,跟平地完全不同,而且比赛要求运动员有清晰的线路、流畅度和难度,这意味着要学更多的技术动作。她开始感到吃力,摔跤是家常便饭,虽然戴着护具,但胳膊和腿上还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万幸的是没有受过大伤。

  “不过跟练武术比起来,这些不算啥。”谈起这些经历,娄佳怡轻描淡写地说。滑板技巧没有捷径可走,凭借武术人的韧劲,娄佳怡只有不停地苦练,一次次摔倒、一次次重来,动作也越来越稳定。“既然来了就做最大的努力,不留下遗憾。”训练一个多月后,娄佳怡迎来小试身手的机会。在去年9月举行的世界滑板锦标赛中,她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绩,她的努力和天赋,得到了很多圈内人的认可。

  不到一年,她已斩获三个冠军

  每隔一段时间,集训队都要进行考核、复核,通不过的学员就会被淘汰,淘汰率达80%,而娄佳怡的成绩则越来越突出。随后,娄佳怡被并入南京队,队伍也迁到南京集训。

  在2017年12月24日举行的中国滑板俱乐部联赛杭州桐庐站中,娄佳怡动作一气呵成,夺得女子碗池组冠军。今年1月21日,她又在哈尔滨站中再次以零失误的动作夺冠。

  4月25日,中国滑板俱乐部联赛总决赛暨国际滑板公开赛在南京落幕,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近200位滑板选手同台竞技,娄佳怡获得国内女子碗池组第一名,国际组第三名。

  从去年7月开始练滑板,不到1年时间,娄佳怡已斩获三个冠军,但她始终保持着初学者的谦虚:“街式滑板难度更大,非常刺激,碗池则容易不少,我现在只是练成了一些基本的腾空动作,那种炫酷的空翻还无法完成,跟国外的高水平选手有不小的差距,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我正在试着接受滑板文化,但骨子里还是把滑板看作一项竞技运动。来到国家集训队,目标自然是进入未来的国家队,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

  6月中旬的亚运会选拔赛之后,第一支滑板国家队就将诞生,娄佳怡的奥运梦,或许就从此开始。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