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帮助残障儿童、贫困人群 27年来捐了660多万元

2018年05月10日08:58

来源:大河网

  河南商报记者 周坤锋文/图

  “一片情思写满天,残童忧乐系心田。”一位重病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关注着聋哑智障、贫苦孩子,27年来他陆续捐出660多万元,只为让孩子们都能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都能长大成才。大爱无疆,老人还发下誓愿,“捐助,我要做够100年!”

  【捐助】

  27年来老人为聋哑学校

  捐助380多万元

  2002年,王艳艳从扶沟县聋哑学校到郑州上学。毕业后,她原本有更好的选择,但还是回到了这里,“我答应过何老,也会把他的心愿延续下去。”说起何老,王艳艳眼含泪花,激动不已。

  不管是学校的普通老师还是校长杜占军,均有一个共识,如果没有何老,扶沟县聋哑学校、学校里的孩子,“都几乎不会存在,即使在,也不会有现在干净的校舍、齐备的设施,更不会有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也不会让学校获评为河南唯一(县级)省首批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

  大家口中的何老,名叫何超。

  1991年,扶沟县筹建聋哑学校,何超当时捐款2万元,并多方奔走,动员亲友和爱心人士捐款,筹资10多万元,解决了一半以上的资金问题。

  从那时起,何超便与这所聋哑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开春,他为孩子们添置新衣;数九寒天,他送来新棉靴、新棉袄;端午节,孩子们可以吃上他买的粽子;中秋节,他特意挑选铁盒包装的月饼,孩子们吃完月饼还可以用精致的小铁盒放文具;每年助残日和过年前,他都会捐钱,托人或专程送往学校,希望每个孩子能过好新年。

  在他的资助下,校园里铺上了平整洁净的花砖,添置了电脑、电暖器、热水器、空调,师生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2010年,他将50万元捐赠给学校,用于艺术综合楼建设;为了让聋哑孩子学会一技之长,2011年,他捐出50万元建了职业教育实训楼。再后来,他又捐资100多万元,购置了印刷机,创办扶沟县聋哑学校特殊教育阳光印刷厂……这些年来,他总共给聋哑学校捐款380多万元。

  他说:“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了,老师们心情舒畅,就会更好地教育孩子,更多的孩子们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经历】

  身患重病的他

  坚持帮助残障人

  今年66岁的何超是扶沟县东街人,幼年家贫,遍尝艰辛。1969年,他开始收藏书画,后来在书画收藏界有了不小成就。

  问及为何一直如此关注聋哑和残障孩子,何超讲述了一件往事。在上世纪90年代,他遇到一位聋哑人,因为不能言语被别人误认为是小偷,遭到毒打。

  那件事对何超触动很大,他说:“如果我们心里有苦,受了委屈,还能找人说说,可是这些聋哑孩子因口不能言而被误会,他们有说不出的痛。”从那以后何超开始资助聋哑和残障群体。

  其实,何超自己就有着说不出的痛。1991年底,他因高烧患上急性尿毒症,从此肾病和并发症伴随着他。2005年,何超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长期服药,体内毒素堆积导致他的腰上和腿上各长一个痈疮,至今不能愈合。今年4月,他因白内障左眼完全失明,右眼的视力也仅有0.15。

  【愿望】

  “捐助,我要做够100年”

  看到老家地势低洼,土路失修,他就为乡亲修了柏油路;为了培养和奖励青少年书画人才,他出资成立了“何超艺术教育基金”;汶川和玉树地震发生后,他向灾区各捐款1万元;2010年8月他向周口市残联聋儿语训中心捐款10万元;2011年,他为扶沟县慈善会捐款10万元……

  27年来,何超共为聋哑学校、残联、慈善会、贫困生以及社会团体和困难群众捐款660多万元。其中受益的残障儿童、贫困学生达4252人(次)。这些数字,还在慢慢增加。

  可66岁的何超,身体越来越差。今年5月3日上午,因为持续高烧引发身体电解质紊乱,何超再次被送往医院抢救。但一清醒过来,何超挂在嘴边的还是聋哑学校,还是那些身处困境的乡亲和孩子……“聋哑孩子说不成话,我就要替孩子们呼吁一下、争取一下。”

  对于自己的病痛和“身后事”,他只字不提。“给女儿留了一笔钱,但不是让女儿用的,每年拿出一部分,捐给需要的人和那些贫困孩子。”他说,自己曾经发下誓愿——捐助,他要做够100年。

编辑:王亚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