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大印》的背后故事 这个“大部头”是如何合作创作的?

2018年05月25日07:55

来源:大河网

  丁振宇给黄淮学院的学生签名赠书

  记者与丁振宇(中)、宫凯波(右一)在一起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首席记者李钊

  阅读提示|上个月,丁振宇、郭传廷创作的长篇小说《掌家大印》,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付印之际,宫凯波先生为该书撰写了序言。几天前,凯波先生来驻马店讲学,凯波、振宇先生与记者相聚,畅谈了《掌家大印》问世的前前后后。

  一

  记者:《掌家大印》一书,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情节激烈紧张,60多万字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真的不容易,也真的不简单。

  宫凯波(我国喜剧金牌编剧,《卖拐》《卖车》《钟点工》等,是他的小品编剧代表作):《掌家大印》写的是清朝末年至抗战时期发生在驻马店的事情,主要讲述明代兵部尚书傅振商的后代在历史大潮冲击之下的家族裂变,以及人物之间的立场冲突、利益冲突和情感冲突。

  丁振宇(省作协会员、黄淮学院兼职教授):傅振商临死前留下一枚价值连城的无字玉印作为传家镇宅之宝,并留下遗言:无字玉印只能由德高望重的傅家掌门人接管传承。整部作品的主线,是围绕这一掌家大印渐次展开。

  宫凯波:这部小说重点展示汝南傅家及另外几大封建家族的巨大变迁,以及几代人的情仇恩怨。通过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极富传奇色彩的情节描述,把封建家族逐步没落并走向分崩离析;家族成员之间父子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残,因人生观、价值观和道路选择不同从而各自得到不同归宿的命运历程,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

  记者:这个“大部头”,是如何合作创作的?凯波先生作序,其背后应该有缘由。

  丁振宇:郭传廷,写过《母亲》《包爷庙》等长篇小说。创作《掌家大印》,他是我的合作伙伴。他为了能够专心写作,不顾亲朋的劝说和旁人的闲言冷语,毅然放弃了外面的生意,正是因为他的执着和顽强坚守,及在整个创作和反复修改过程中的勤奋耕耘与密切配合,才促成了《掌家大印》的及早问世。

  宫凯波:认识丁振宇,已有好几年了。振宇最早跟我提起创作《掌家大印》的打算时,我对他讲述的人物和故事非常感兴趣,就给他鼓劲儿。没想到的是,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除了教学之外,不仅跟一个叫郭传廷的朋友合作,写出了这部6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还给当地政府写了好几个剧本,真够执着、够拼命的!

  二

  记者:明代兵部尚书傅振商,是汝阳西南70里外的傅家堂人(今汝南县常兴镇马屯村坟堂)。创作,来源于生活。你是汝南人,你的经历和岁月,应该与傅家有故事吧。

  丁振宇:我的老家丁庄,紧挨着坟堂村的西边,两个庄子相隔只有几百米。坟堂,如今居住的大都是傅振商后代中的旁支,这其中就包括我的姥姥一家。傅家老宅,早已不复存在,但从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房舍,依稀能看出傅家大院模糊的轮廓,感受到傅家当年曾经的辉煌。

  记者:傅家那仅存下来的残垣断壁,在农村一定显得非常另类,儿时的你,是否对它充满了好奇?

  丁振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高大建筑的房子都改做了生产队的仓库或饲养大牲畜的地方,傅家的宗族祠堂,也变成了孩子就近入学的学堂,我就曾在里面上过半年学。

  很多时候,我会缠着大人们讲那些大房子主人的故事,询问他们是什么人?大房子里都发生过什么事情?我从长辈的口中,听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傅家的故事。比如傅家的门楼有多高,傅家的牌坊有多少,傅家的祖先是谁,傅家的坟地里又埋了哪些大官,傅家坟地东边的那条大沟为啥叫老虎沟……

  听得最多的,是年代稍近一些的故事:傅家某某解放前在北京上过大学;某某小时候在从北京学堂回来的路上,被土匪绑了票;某某后来逃婚,参加了革命;某某加入了国民党,某某曾投靠日本,专干坑害老百姓的坏事。傅家有一颗祖上传下来的价值连城的玉印,谁当家玉印就传给谁,有多少人觊觎那枚玉印,日本人侵占汝南后,是怎样千方百计地想把玉印夺到手,傅家为保住玉印死了多少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曾多次萌生把这些故事写出来的念头。几年前,我被黄淮学院聘为兼职教授,回老家的次数多了,对傅家的后人有了更深入的接触,我的创作冲动再也无法控制,与郭传廷一起很快投入到了创作中。

  宫凯波:《掌家大印》出版,只是一个开端;我非常了解他的韧劲儿,《掌家大印》还会演绎出新的故事。

  丁振宇:是的。由这部小说改编的五十集电视连续剧,初稿已经完成。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