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区域发展质量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听听专家怎么说

2018年05月27日19:28

来源:大河网

会议现场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5月26到27日,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提升区域发展质量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研究院所和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大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展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提升区域发展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研讨。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

  区域经济学界的重量级及权威级人物、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的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金碚发表了《以创新思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他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不惑之年”,改革的道路、思维和路径逐渐清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里,在经济学科所有学科里面,区域经济学要首当其冲地面对进入新时代以后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而且要化理念、思路、方法为行动,以创新的思维来推进高质量的发展。区域经济学也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财富价值和人类的本真价值之间的冲突。在解决产业、环境、土地、动能转换和民生问题上,要有更具方向和自觉性的动能,这个动能就是要以创新的思维来促进高质量的发展。中国有巨大的区域格局上的优势,中国巨大的区域文化的丰富性,使得中国有可能在各个地区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以及历史、现代、文化来创造出高质量的发展业绩。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 陈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在发表题为《区域协调的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演讲时说,区域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是从全国整体视角来看,就是国家整体的高质量发展要有区域协调这样一个内涵,没有区域协调也不会有全国的整体高质量发展;从区域自身的视角来看,实现的区域协调是一个高质量的区域协调,要从低水平的、低质量的协调,向高质量协调的目标去努力。中国的区域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改革开放前30年 ,以内陆地区为重点的均衡发展,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以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为重点的非均衡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末,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后到现在,以缩小东中西差距为重点的协调发展阶段。十九大以后,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其中的“区域协调”跟以往的“区域协调”又有所不同,新时代的“区域协调”是有竞争力的“区域协调”。中国的“协调发展”有四层含义:首先是缩小地区差距,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要实现均等,这个方面与西方国家所讲的均衡发展有交集。其次,是不仅仅要缩小差距,地区之间还要有合理的分工。再者,要实现生产要素在地域空间自由有序的流动。最后,也是我们在讲区域协调的时候,跟西方的均衡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们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协调与否的一个标准。实现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重点要在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上去做文章,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要构建多层有力、分类指导的发展援助的政策体系;第二方面要构建合理的区域利益共享机制;第三方面要建立规范、权威的区域协调保障机制。

  本次年会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区域经济评论杂志社协办。


编辑:张馨予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