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河南人在这里修了一条路 藏族同胞拉起他们跳起锅庄舞

2018年05月28日13:27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潮,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小人物,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自己的传奇,铸就了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即日起,大河网推出系列报道,走近“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讲述一群普通河南工人在青藏高原的故事。

  青藏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这里空气稀薄,气候极为恶劣,被称为“生命的禁区”。5月15日至22日,大河网记者随“党旗飘扬在高原,主流媒体看能源”采访团一行穿越大漠戈壁、草原牧场,来到位于青海省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义海公司(以下简称:义海公司)以及下属两矿进行实地采访,经受缺氧、干燥、寒冷等恶劣环境的考验,寻访在青藏高原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进取、特别能忍耐的河南人。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义海公司作为河南走出去的国有企业,80%的职工都来自河南,他们从中原走进高原,把爱也撒在了这片雪域高原。


梅陇村民亲切地称这群羊为“义海羊”

  梅陇村里的l050只“义海羊”

  青藏高原一年有8个月都是冬天,冬天的风,吹在脸上如刀割,常年生活在这里的牧民,饱经着严寒的肆虐。而高原最寒冷的天气,如果遇上一场大雪,人畜都要遭殃。

  海西州天峻县新源镇有一个叫梅陇的村子,说是村庄,实际人口只有几十户人家,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因为地处偏远,牧民零星地分散在方圆数十公里的牧场里。

  2012年,义海公司参与青海省“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知道了这个村的情况后,就下定决心帮扶梅陇村发展牧区养殖业。筹集资金110万元为当地牧民购进1000只母羊和50只公羊作为村集团财产,每年用卖仔羊的钱补贴给贫困户。

  从此以后,梅陇村人的脸上有了微笑,满山遍野的羊群像雪花一样,给这片草地带来了无限生机。这一公益行为,每年可为梅陇村牧民,增加经济收入40多万元。

  5月21日,新源镇镇长王生斌告诉大河网记者,通过这几年的运作,梅陇村已经实现了贫困户全脱贫,他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了记住义海公司的爱心,当地牧民将这些羊亲切地称为“义海羊”。


义海公司为困难群众送温暖

  “义”解学校“燃煤之急”

  高原牧民的生活艰辛,细心的义海人看到了眼里,记在了心头。经过调查研究,义海公司及时拿出“帮扶解困”措施,与当地政府联手,2008年3月开始,启动了“春暖工程”。每年免费为海西州126所中小学,捐赠煤炭4000吨,让海西4万多名师生的冬天不再寒冷。

  这时候,老师们就会和孩子们一起,情不自禁地齐声高唱那首欢乐的赞歌。义海人,听着孩子们的歌声,欣慰,油然而生。他们的这一举动,被青海省政府授予“青海省最佳慈善项目”和“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

  2014年,义海公司又与共青团海西州委、州总工会共同启动“中国梦·温暖工程”。计划在五年内向全州中小学校、养老院、福利院、困难职工捐赠价值750万元的煤炭2.5万吨。这一举动又被青海省政府授予“青海希望工程25年经典项目奖”。

  感恩初心不改,大爱未有穷期。义海积极参与海西州的公共基础建设,出资3360万元修通了天木公路,带动了木里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今的木里山上有了移动、联通通讯基站,工业电力设施一应健全……


修建中的天木公路(资料图)

  此外,义海公司还开通了到西宁的公共交通;出资修建乡村公路、城市爱心广场,解决牧民生活用水困难;从2007年开始,从每吨煤中,提取7元钱,建立牧民发展基金,总计已达7100余万元。

  义海的善心义举,得到了驻地牧民的尊重与爱戴。天木公路通车那天晚上,木里矿周边的藏族群众,自发带着洁白的哈达、宰好的牛羊、青稞酒和酥油茶,到木里矿感谢帮他们修路的义海恩人。

  其实,路是当地政府主导修的,义海只是积极推动者。但豪爽的藏族牧民点起篝火,烤上宰好的牛羊,斟满青稞酒,倒上酥油茶,拉起义海公司木里矿的干部职工就跳起了锅庄舞。情至深处,酒至兴头,美丽的藏族姑娘唱起了《天路》。嘹亮的歌声冲向云霄,真情的泪滴融入大地……

 义海公司救援队为灾区群众搭建帐篷(资料图)

  救援队曾在玉树地震时奋战5天5夜救援受灾群众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3级强烈地震。义海公司成立了以矿山救护队员为主的39人救援队伍,乘6辆救援车,带着25类,168种救援设备物资,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批到达救援现场,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温暖与希望。

  玉树平均海拔4500米,高海拔地区行动要缓慢,但救灾,容不得慢条斯理。

  义海救援队将玉树人民的苦难当成是自己的苦难,当看见被地震毁坏的家园,他们顾不得余震的危险,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争分夺秒地搜寻幸存者的踪迹。他们抵御着高原反应和余震带来的头晕恶心,努力克服身体上的不适,一直坚持。

  饿了,累了,困了,全然不顾。还是把自己的那份干粮,送到灾区人民的手里……

  义海公司救援总指挥陈守义,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积极作用。哪里危险,哪里艰难,他就冲在最前面。并不时地叮嘱大家在抢救被压埋伤员时:“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避免二次伤害!”

  他们转战33个搜救地点,奋战5天5夜,为受灾群众抢救了各类物资20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搭建帐篷306顶,解决了3000多人的住宿问题,用拳拳的爱心,抚慰了灾区群众心中的伤痕……

  至今,藏族小卓玛柴文格来,还会常常会想起,救出自己的义海叔叔。

  藏族老阿妈白马杜吉,女教师坎卓,也经常对孩子们讲述义海救援队的故事……


编辑:史海山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