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共发展】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总干渠的“咽喉” 黄河长江在此“握手”

2018年05月30日17:37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  

     南水北调工程,成败在水质。中线工程通水4年来,中线工程的水质究竟如何?中线工程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水质?5月28日至6月5日,大河网记者随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采访团深入中线工程一线,探寻渠首、河南、河北等地通水4年来,南水北调人为护好这一渠清水背后的故事。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  5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全国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迎来了郑州市上街区新建小学60名四年级学生,开展第四期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开展中,按照规划的统一学习路线,学生们依次到李村北干渠渡槽、穿黄南岸观景台、一楼模型室等开展相关学习教育活动。在李村北干渠渡槽,学生们实地参观了穿黄隧洞进口,听取讲解渠道安全常识、穿黄隧洞概况;在南岸观景台,工作人员向学生们讲述了丹江水一路北上的路径、穿黄工程建设历程、施工情况、输水效益发挥等内容。


       学生们亲身参与模型搭建湍河渡槽、穿黄工程的模型,进一步了解了工程特点及原理。师生们共同观看水文化、探索渠道里的秘密。工作人员特别讲解了渠道安全,号召学生们 “爱水、节水、护水”,向学生们发放了画册、南水北调拼图、南水奇游记图书等。“通过研学实践活动,我们更直观的看到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认识到南水的来之不易。”郑州市上街区新建小学四(2)班的一名学生说。  

        “通过现场参观、知识讲解、动手实践以及观看视频等方式,穿黄管理处宣传员向同学们展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带来的效益,这是一次很好的启蒙教育。”郑州市上街区新建小学四(1)班老师表示。 

        据了解,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命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204个单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国家有关基地主管部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基础上,经专家评议,营地实地核查及综合评定,确定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惠南庄泵站、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河南省郑州市温县孤柏嘴穿黄工程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穿黄工程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教育批准的第一批研学基地,已经开展三次活动,3月29日,4月28日,5月8日分别面向郑州荥阳市王村一中、郑州市上街区新建小学、郑州市上街区金华小学,讲授南水北调知识和节水常识,受教育学生已累计达260余人次。目前得到消息的学校纷纷向教育基地进行咨询,时间允许的时段会逐渐开展活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穿黄工程地处郑州市荥阳孤柏咀的黄河岸边,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咽喉”工程,来自南方的长江之水在这里与滔滔黄河相会,通过地下隧洞将南水输送至黄河北岸。 

        穿黄工程最重要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当属穿黄隧洞。穿黄隧洞是有压隧洞,承担着将长江水从黄河底部运输过河的任务,全长4250米,其中过河段隧洞3450米、邙山段隧洞800米,两条隧洞平行布置,中心线间距28米。2005年开工,2014年通水,工程建设期间克服了大断面超深连续墙施工,长距离泥水盾构机施工,有粘接环锚预应力薄壁混凝土施工,高地下水黄土地层隧洞施工等一个个技术难点,刷新了一项项记录,是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工程,是国内首例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的工程,开创了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水底隧洞长距离软土施工新纪录。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的建设凝聚了成千上万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展现了南水北调人积极主动、迎难而上、创新思维、敢于挑战的顽强意志,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的精神风貌。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